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文學
12月10日下午,我在陜西省教科文衛體工會徐富權主席的熱情引薦下,有幸拜會了慕名已久的國家一級作家、陜西省作協副主席、西安航空學院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院長高建群先生。 高先生還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
人生如夢,生活的況味千般萬種,每一個人都在不斷體驗得與失、苦與樂、愛與恨、悲與歡。然而,很多事物往往不止一副面孔、一個層面、一種內涵,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不同的影響力,換個角度看世界或許你會有不
昨天晚上讀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一個情節讓自己的鼻子酸酸的,眼睛竟然還有了潮濕的感覺。 小說的事情其實也平常,但能勾起人的感思,這可能就是平常事的偉大之處吧。小說講的是這樣一件事,秀才老汪有
暢游光霧山,竟然激發出我的音樂細胞。 連日來,茶余飯后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哼唱“在那川陜相連的地方,有一座美麗的光霧山。秀峰托起巴山月,碧峰飛瀑閃銀光。你是巴山一塊碧綠的翡翠,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隆起為山,下陷為壑山澗流淌的溪水成為骨縫間滲出的血脈 蔥蘢的草木吸足了日月的精華每一片葉都噙滿晶瑩的淚珠 山間霧靄,會把大山裝扮成一處仙境升騰的明月牽引著山風一再想揭開山野神秘的面紗 徜徉山水之間感覺呼吸
夜深時分,萬籟俱寂。將耳朵貼在墻上,能清晰聽到隔壁工友的鼾聲。勞苦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正在夢之鄉中得到充分休息。雖隔著一面宿舍墻,我似乎也能看到他的體力值正在極快地恢復,就像看到一個連著充電器的手機
我想提筆寫下詩句千行寫一寫村里老屋的模樣青瓦白墻已變得無比滄桑童年的笑語猶在耳旁這里曾經是最想逃離的地方現在卻是我思念的故鄉 我們都滿懷希望去田野感受那碧波蕩漾憧憬秋收時谷穗的金黃能填滿那一座座糧倉在這
寒風輕拂中,窟野河仿佛一位沉默的智者,靜臥在冬日蒼茫的大地上。河面升起淡淡的水霧,與寒風交織成一片朦朧的畫卷,寒意中帶著詩意。 冬日天黑得越來越早,趁著正午陽光正好,步入戶外,開啟一場與冬日的邂
傍晚,我和兒子漫步古城。路過一條幽靜的巷子時,突然發現聚集了很多人。優美的音樂在清風中蕩漾,我忙帶著兒子擠進了人群。 原來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年輕女子在撫箏。箏樂悠遠,如山間潺潺流水,孤鴻飛過時的
立冬至,寒意遲。天朗氣清,遙遠的陽光招呼著明媚的微風,給榆林市涂上愉悅的金光。我們開著車,沿河濱路南下,探尋冬日榆溪河濱公園榆溪樓景區的魅力。 路旁翠柳微黃,婀娜多姿。右拐,6米寬的下坡石階路、3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世上最美好的事莫過于我已長大,你還未老;你身體還好,我盡力報答;對不起,我從未讓你驕傲,你卻待我如寶。——題記 難得休假一天,準備陪母親去香山看紅葉,吃過早飯,丈夫開
小時候我經常生病,一生病就要喝中藥。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我是跟誰結了怨,正是四處瘋玩的年齡,老天竟懲罰我只能乖乖的呆在家里。 說來也怪,我的這個病只在夏天的時候復發。當時不知道這叫濕疹,只記得夏
今年4月,為了卻多年的心愿,曾打起精神,帶上從未用過的拐杖,去洛陽城南下臨伊水、斜對龍門的東山(香山)一游,那里有大詩人白居易的墓園。歸來,久久難忘的竟是墓冢右前方那塊重數十噸的臥石,其上,鐵畫銀鉤一
按照導航,車開到了一個叫二青王的村子,村口豎著一個用4個輪胎做成的造型標志,語音提示“目的地到了,導航結束”。我撥通“西咸作家走基層活動”組織者、陜西省作協副主席、西咸新區作協主
老家門前有條路,是幽隱的小村人祖祖輩輩連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 小村人祖居坡下,慢慢地漸次遷到坡上,坡下老巷的人越來越少,這條路也就失去了以往的喧囂。前幾年,有人在小村無人問津的荒溝打造“徐
冬日凜冽,回到住處,熬一碗熱乎乎的小米粥,暖胃也暖心。 記得求學期間,冬日晚自習放學回家,總會有一碗熱熱的小米粥留在桌上。碗是青花細瓷,捧著手中溫熱,心里踏實。喝上一口,全身頓時有種輕柔而熨貼的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雖說茶排在末尾,但它卻和生活息息相關。 國人喝茶,從神農氏開始。《神農本草》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的“荼”,就是現在的
兩年前的秋天,忙到連自己生活都顧此失彼的我,有了一個小菜園。喜歡土地,在肥沃的土壤里撒下種子,讓一個個希望落地生根,讓夢想開花結果。 幾十年勞形于案牘,文章材料可信手拈來,再晦澀無味的文稿都能讓
去年,比這個時候稍早一些,我慕名逛了一趟臨潼山任村的柿子園,回來寫了一篇文章被市級媒體以“驪山腳下柿兒紅”采用。三天后,《學習強國》轉載。一周后,聽園主人子小任告訴我,央視二套專程來拍攝
大四第二學期,我和同學在成都實習了一個多月,是我們人生和事業最關鍵的一步。成都以其“麻辣滾燙”接納和教導了我們很多人生常識與道理。所以,我對成都有著別樣的情愫。 高升橋是我實習的地方。
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成長的印記。提到故鄉,人們總會想著假日休息、逢年過節回到故鄉,去看看父母,拍拍照、串串門、嘮嘮嗑,靜靜地待在自家小院,去追尋內心的寧靜。然而我的故鄉,已經消失了很久很久。 我的故
老楊牧之,腰圓膀闊,方臉豹眼,頭發稀疏稍卷,伸手投足便是拳法,槍棒出處便是路數。恰巧沒有第三人時,老楊興起,要么施展拳腳,甚而操起家伙,便在辦公室走上幾個回合,英武堂堂,豪氣滿滿。他的武功,絕不是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人更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平時閑暇之余,我也會翻看《易經》《道德經》《孝經》《詩經》等,并帶著學生同讀《三字經》《千字文》《弟子
讀小說的時候,我喜歡尋找少年的形象,甚至有段時間,我只挑和少年有關的小說讀。時間一久,心里就有了一個衡量小說的標準,即:能把少年寫好的就是好小說。我當然知道這是一種偏見,可直至現在,我依然信奉它。
我從小喜歡讀書,如今無論是老屋還是新居,凡是能落腳的地方,都堆滿了書。仔細回想,從幼時到步入暮年,購買的書大約有3000多冊,閱讀過的更多。由于多次搬家,留下的大約還有1000多冊。每當夜深人靜或是心緒不
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陜公網安備61010402000820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