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喜歡讀書,如今無論是老屋還是新居,凡是能落腳的地方,都堆滿了書。仔細回想,從幼時到步入暮年,購買的書大約有3000多冊,閱讀過的更多。由于多次搬家,留下的大約還有1000多冊。每當夜深人靜或是心緒不寧時,書籍便成了籍慰靈魂的避風港。
幼年時,家境不算太好,母親是我購書最大的反對者。記得上小學時,每到周末,我便會叫上小伙伴,瞞著母親偷偷跑到10多里外的一個破舊書店,購買《三進三城》《邱少云》《紅巖》等小人書,然后躲在庭院的墻角里閱讀。這種閱讀習慣也一直陪伴著我,始終未曾放棄。
關于讀書,是自我充實、自我提升的過程,而不應是擺設。倘若購書只是裝飾門面,無疑是思想的狹隘,更是對書籍的褻瀆。在潛意識里,我覺得讀書是拓展人生的力量之源,它會打開你我心靈的一扇門。因為閱讀潛移默化的影響,直接決定著人們思想乃至人生的高度。
書中自有黃金屋。上世紀80年代末參加工作,我才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力量。于是,書架上也新增了《資本論》《國富論》《史記》《資治通鑒》《萬物簡史》等不少思政類、管理類、哲學類、歷史類的書籍,其中歷史類、哲學類的居多。每當困惑時,隨手捧起一本閱讀,所有煎熬或不快,就會在瞬間被知識的力量所牽引。直到現在,無論工作環境如何變化,閱讀始終是自己生活中抹不掉的色彩。
何為好書?好書是一部經典,是無法阻隔時空的悠長,是一次次思想的升華、一次次靈魂的洗滌。每當坐在書桌前閱讀一部部經典,書中蘊含的深邃思想都會撫平我的心神。仔細想想,書本身的價值很難定義,但東拼西揍的書,肯定不會是好書。《論語》《道德經》《君主論》《社會契約論》《百年孤獨》等國內外流傳千百年的經典,都是值得我們閱讀的好書。
書是有力量、有溫度的。魯迅先生曾說:“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假如領悟到了,捧在手上的書定會讓你在醍醐灌頂中破解思維僵局,找到失散的靈魂。
心靜者勝出。雨果先生曾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讀書是精神酣暢淋漓的旅行,是思想自由飛翔的鏗鏘,是領略時空的浩瀚,是浸潤靈魂的滋養。如今,我每個月總會網購兩三本書閱讀,有時還會去舊書市場淘幾本喜歡的,惹得妻子經常說“早靈醒都對了”之類的戲言。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每個人都應當成為閱讀的“雜家”,而不僅僅是讀了一兩本書,或是三五本書,就奢望擁有了智慧。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是萬萬不可有的。
當你深陷迷局時,不應沉淪,因為閱讀會讓你在煎熬中找到破局之法,閱讀會讓你在困惑中找到靈魂的歸宿。面對世俗的偏見,我愿一笑了之、寵辱不驚,義無反顧地在精神高地的跋涉里純潔靈魂、堅守信仰。
生活是一面鏡子。如何給靈魂找到棲息的港灣,就多讀一些好書吧!(張光榮)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