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國鐵西安局西安機車檢修段轉向架車間探傷組,作業人員正拿著超聲波探傷儀,在試塊上用探頭進行探傷,并分析顯示屏上跳動的一個個波形。有人緊握撒粉器往配件上均勻噴灑磁粉,對磁粉探傷儀進行開工前的校驗,車間內井然有序。
探傷組2022年底獲得“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今年又喜提“陜西省工人先鋒號”,榮譽背后,映照的是17名職工奮斗不息的故事。
業務素質真過硬
探傷組現有職工17人,高級技師1人,技師9人,均持有探傷二級以上資格證書,主要承擔7種和諧型電力機車的C4、C5修機車配件的探傷任務和吊具金屬配件的探傷工作,年均探傷2.7萬余件。
探傷作業目前主要依靠磁粉和超聲波兩種探傷方法,需要作業人員從磁痕流動痕跡和波形的異常細微變化中,發現配件內部可能出現的裂紋和潛在的安全隱患,各個部件型號繁多、構造復雜差異大,發現問題的難度不亞于大海撈針。如果這一關失手,就會為后續工序和機車運行帶來難以預測的安全風險。
該班組充分運用數據分析手段,結合不同機型和配件特點,開展數據追蹤分析,準確掌握不同車型、不同配件裂損數量、裂損占比,建立各型機車的探傷配件裂損數據庫,細化每個關鍵作業環節的工藝流程,制定探傷作業“五色圖”指導書,從不同機型的數據積累中找規律、定計劃、抓過程。
8年來,他們累計探傷發現關鍵部位裂紋3655件,保障了機車安全運行。
青年人能挑大梁
2015年5月,西安機車檢修段建成投產時,探傷組青年職工占比76.5%、平均年齡不到26歲,針對青年職工都是“門外漢”的問題,班組指定專人培養,嚴格學習制度,為期4個月的新工培訓“第一課”,讓他們實現了由“大學生”到“檢修人”的蝶變。
每次徒弟考試成績都與師傅工資分配緊密掛鉤,實現師徒“一體化”管理。師徒一起通過故障找茬、理論競賽、技術比武、實物模擬等趣味性培訓活動,把裂紋裂損原因、處理方式與現場活動相融合,最大程度激發職工內在學習興趣,縮短“出師”時間。
同時,班組將崗位技能競賽、星級職工月度評比等融入日常培訓中,建立分級學習辦法,通過開設青年職工夜校、送教到現場、標準化作業視頻評比等措施提升職工能力水平。
“經過這些年學習舉措的優化、落實和培訓、實踐,孩子們已經能夠在重要工作中獨挑大梁。”談起班組職工近8年的變化,檢修過蒸汽、內燃、電力和復興電機車的原老工長王永茂說,“我現在徹底把班組交給年輕人了。”
創新氛圍很濃厚
在充滿問題的“沼澤地”一步步走來,探傷組憑的就是“面對挫折不退縮、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創新精神。
“探傷組把關鍵技術改革、創新攻關改造作為班組工作重點、難點,針對磁粉探傷不能對車軸所有重點部位全覆蓋探傷。”探傷組工班長張閆說。
為了完成復興電1機車車軸探傷新任務,他們面對新機型、新配件、新標準、新設備從風險研判、受力分析等方面,召開班組專題分析會,制定了探傷作業要點和探傷重點部位質量要求。采取超聲波探傷作業法,梳理出探傷配件12個30余處探傷部位。利用移動式空心軸車軸超聲波探傷機,僅用12個小時就順利完成了首次入段的2臺復興號機車車軸探傷工作,實現了全段空心軸探傷從無到有的新突破。
通過QC攻關,班組在車軸超聲波探傷方法改進方面取得很大進步,4個重點部位全覆蓋,探傷覆蓋率100%,雜波干擾數量為零,發現重要裂紋156件,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大配件裂損導致的行車安全事故。
“要是沒有當初的拼勁和作風,就沒有今天的成績。”車間黨支部書記劉俊凱深有感觸。
本報記者 鮮康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