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趙吉軍,在很多創業者中并不陌生,尤其是在西點面包行業。他創辦的西安食品工程高級技工學校不僅為很多烘焙企業輸送了人才,更讓不少來自農村的務工人員謀得一份體面又高薪的職業。
2022年,他被授予陜西省勞動模范。面對榮譽,他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通過技能改變更多貧困家庭孩子的命運。”
走出大山學手藝
趙吉軍是一名70后,老家在陜南旬陽市,因為家境貧寒,初中剛畢業他便帶著借來的50元錢和村里人一起外出打工。因沒有文憑,只能靠體力賺錢。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一家食品廠的面點師傅閑聊時,得知做面包師月收入2000多元。“我那時蹬三輪車一個月就一兩百塊,人家一個月工資就頂我一年。”趙吉軍感慨道,有技術才能賺到錢!在他不斷央求下,老板幫他找了一家食品廠學技術,但要求他從清潔工做起。就這樣,他入了食品這一行。
1994年,一家外商獨資企業招工,趙吉軍去應聘,不想當場被拒絕。心有不甘,第二天他再次去應聘,不過他這次選擇保潔員的崗位。或許是骨子里這份執著,最終被留了下來。從保潔員干起,每天他最早到崗,最后一個離開,別人一小時干完的活,他通常半小時保質保量完成,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偷偷看面包師傅干活,尋找各種可以練習的機會……很快他被調去給師傅打下手,然后獨立操作。就這樣,從一名保潔員到生產廠長,他只用了8個月。
敏銳洞察搞創業
1997年,趙吉軍開始創業,通過開面包店掙到第一桶金。在經營中,趙吉軍發現,一邊是烘焙行業十分缺人,另一邊卻是大量農民工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他萌發出辦培訓班的想法。
心中有夢想,就要努力去實現。他一趟趟奔走,終于在2000年爭取了兩間教室。有了地方還要有人來才行。趙吉軍背著宣傳單,坐著長途車到處跑,為節省開支,經常晚上睡在車站長椅,有時一天就吃一個饃,就這樣,一家一家走、一家一家說,來學技術的人越來越多。烘焙學校從一個20平方米的培訓班發展為占地2萬余平方米的專業烘焙技術學校。先后為企業攻克技術難關,革新技術達50余項,研發成果被廣泛推廣,累計為學校和服務企業創收近千萬元。
為使陜西省高技能人才培養標準能與世界接軌,2018年,他根據世賽標準要求,建設了陜西省首個世界技能大賽烘焙項目陜西省集訓基地及賽點,并成功承辦了第45、46屆世界技能大賽烘焙項目陜西省選拔賽。
回饋社會育人才
“得到社會的幫助,我理應有所回報。”趙吉軍說。
2004年,西安市開始大范圍拆除城中村。趙吉軍主動和相關部門聯系,免費給失地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從創辦培訓班至今,累計培訓人員超過15萬人次,其中農民工超過10萬人次,他開創的工作場景式教學和訂單式培養模式,得到各級管理部門的認可和贊揚。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趙吉軍技能大師工作室帶徒566名,培養技師、高級技師66名,高級工312名。他培養的師生中,1人獲評全國技術能手,24人獲評陜西省技術能手,2名選手在第七屆世界面包大賽全國選拔賽奪得第三名;6人包攬第45、46屆世界技能大賽烘焙項目省賽前三名;3名選手代表陜西參加全國大賽,為行業發展培養了大批創新型人才。
趙吉軍計劃,在培養緊缺型高技能人才的同時,帶動孵化創業和就業,促進行業進一步發展,同時通過技能幫扶促使更多的家庭實現真正意義的穩定脫貧。
本報記者 郝佳偉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