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雨后的天空湛藍如洗。渭南市西北方二十公里處,農田包圍著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田市站,圍墻上“求實創新惠澤民生”的標語格外醒目。
初見站長王戰義,他穿著白色短袖、手握扳手,從泵站運行區走來,顯得沉穩干練。剛剛完成東莊水利樞紐泵站維修任務的他,又著手準備夏灌。
這已是王戰義在田市站默默耕耘的第八個年頭。他從一名普通水利工人,成長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被水利部評為第二批、第三批全國水利行業首席技師。
1993年,王戰義被分配到機械修配廠從事鉗工工作。
“整天和鐵塊打交道,普通鐵塊被加工成機械零件,讓我很有成就感。”王戰義說。在廠里的三年,他掌握了鉗工、電焊、車床的基本操作,成為一名多面手。
從修配廠調到一級泵站,工作了11年,再調到五級泵站,又工作了11年,隨后到現在工作的二級站,王戰義從一名泵站運行工成長為站長,負責泵站維修養護和管理工作。
農業生產講究“不誤農時”。作為服務農業的基層水利單位,工作時間表根據灌區本地農作物的種植結構而變化,分為冬灌、春灌、夏灌。最忙的時候是夏灌,機組需滿負荷24小時運轉,泵站運行人員全部駐站。
“扎根在田間地頭很辛苦,也很孤獨。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工作在農村,所以很快能適應。”王戰義說,無論什么崗位,要把活干好,都不輕松。
作為基層水利工作者,王戰義不僅要維護好水站,保障農田灌溉,遇到洪澇災害,也要迎難而上。
2003年8月,渭河下游部分防洪堤決口,農田被淹、民房倒塌,王戰義主動請戰。在沒有圖紙和資料的堤壩坡上,丈量劃線,腦中畫圖,白石灰標記位置。100多人經過7個晝夜,完成了排澇任務。
2021年9月底,渭南市臨渭區渭河北發生內澇,又面臨渭河洪峰,王戰義帶領全站職工承擔起泵站運行的排澇工作,連續奮戰了15個晝夜。
工作中遇到緊急故障,他也會第一時間作出應對。對于抽排水泵站來說,緊急故障大多是電氣設備及附屬設備的故障,不及時發現處理,就會危及泵站的運行安全,造成渠水外泄,淹沒農田、房屋,損壞工程設施。
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抽水泵站有20多座,王戰義待過的五級泵站,運行11年沒有搶修過。期間,他解決突發故障10起,減少經濟損失300萬元。研發實用新型專利一項,技術創新成果16項,產生經濟效益500余萬元。
“每一個故障都是一次考驗,每一次考驗都是一次磨煉,每一次磨煉都可能帶來一分收獲。”王戰義說。
面對灌溉設備更新換代,王戰義也迎來新的挑戰。
他常年以站為家,學習專業的PLC知識,遇到新設備問題向廠家咨詢學習,深入機房研究設備性能,掌握一手技術資料。
隨著技能提升,王戰義團隊還承擔著“全國水利行業首席技師工作室”和“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工作。2016年,他被評為全國水利行業首席技師后,受聘于職業院校,幫助更多年輕人不斷取得進步。
“有志于扎根基層的年輕人要自己學,單位、行業要多開展專業技能培訓。”面對泵站運行專業人員缺乏的現狀,王戰義說出想法。他還寄語青年水利人:熱愛水利、樹立理想、腳踏實地、知行合一。
本報記者 鮮康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