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剛剛跟開發商交付首付款并簽訂完購房合同,后腳簽訂合同的信息就被傳至其他仍在觀望、沒有簽訂合同的購房者手里。不久前,市民李先生的買房遭遇讓他感到寒心,自己的個人信息怎么能這么隨意被泄露?
此外,不少市民向“鐘小樓”反映,自從買房后頻繁接到房屋裝修、家具銷售、銀行貸款等方面的推銷電話和短信騷擾,懷疑在購房過程中個人信息被泄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管理,切實保護個人信息。
合同簽訂完不久個人購房信息就被泄露
今年8月,李先生在高新三期某項目搖號遞補,認購了一套商品房,并于認購當日,交付了20萬元定金。9月份準備簽訂購房合同、交付首付款時,李先生發現合同內容中,有多處不利于購房人的權利義務不對等的制式條款,隨后向開發商進行交涉。
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李先生和其他有同樣情況的購房者拒絕簽訂合同,準備共同維權。經過3個多月與開發商的多次溝通交涉,仍然沒有進展,這讓李先生感到身心疲憊。多方面考慮后,12月13日下午,李先生前往售樓部簽了購房合同,并交付了近80萬元的首付款。
讓李先生沒想到的是,當天下午3時40分剛交完首付款并簽訂完購房合同后,還未返回家中,下午4時就陸續有多位仍在觀望、沒有簽訂合同的購房者在微信里相繼質問他:為何相關問題尚未解決就簽了合同且交了首付款?
更讓李先生氣憤的是,有熱心購房者發信息告知他,置業顧問將他的購房信息的截圖,發給了還未付余款的購房者,并且還特別將其他交完款的購房者的信息做了隱藏處理,而對他的姓名、購房款金額、交款時間等信息未做隱藏處理。李先生說,個別置業顧問還給其他購房者發送其姓名等個人信息。
12月19日,在李先生出示的微信截圖中記者看到,該項目的多位置業顧問未經李先生同意就給其他購房者發送了他的購房信息。
隨后,記者多次聯系李先生的置業顧問以及該項目的銷售負責人,均未得到答復。
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屬違法行為
事實上,李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不少市民表示,買房后不斷接到騷擾電話。市民周女士說,今年年初她買完房后,一天能接到十幾個裝修公司的電話,手機短信里也有大量的房屋裝修、家具銷售、銀行貸款等方面的騷擾信息。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房地產相關行業的公司為獲取客戶資料,通過各種方式購買購房者信息,這些信息有的是從開發商處泄露,有的可能是從物業公司泄露。買了購房者信息的公司,還會倒賣一部分信息給同行。
事實上,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個人信息都是嚴重的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對此,陜西省律師協會宣傳委主任趙小東律師認為,李先生可向人民法院起訴,申請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也可以向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舉報投訴。行政機關可依法調查并對侵權者進行處罰。
目前,李先生已向相關部門進行了投訴。
記者 楊明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