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記者走進華山腳下、渭水之濱的國家雙高校、國家骨干示范校——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簡稱陜鐵院),探訪該校在產改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如何推動人才培養從“被動應對產業需求”向“積極引導產業變革”轉變。
“近年來,我校通過產教融合,精準對接產改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人才培養的內在需求,在職業高校體系中有效促進產改,實現了供需雙方人才培養精準聯動,向企業源源不斷輸送能工巧匠,走出一條‘校企共同體’探索與創新之路,實現了教育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同頻共振。”陜鐵院校長韓小衛介紹,學校已培養了8萬余名畢業生,超80%就職于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央企,為相關企業產改助了一臂之力。
搶占先機“擒蛟龍”
對接產業鏈布局專業鏈
每天上下班趕地鐵的場景,對于上班族來說絕不會陌生。您是不是非常好奇,地鐵是怎樣建造的?
地鐵的建造離不開集機械、電氣、液壓、傳感、信息、力學、導向等技術于一體的國之重器——盾構機,它還有一個十分霸氣的名字——“地下蛟龍”。在城市軌道交通、輸水輸氣、鐵路礦山等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陜鐵院看到行業企業對于盾構施工緊缺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時把握時代發展機遇,向教育部申報盾構施工技術專業。
“我校是全國首家獲批開辦盾構施工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該校城軌工程學院院長毛紅梅說,雖然申報成功,但因沒有先例,怎么定位及課程開發就成了難題。“當時,我們走訪全國盾構施工現場,邀請高校專家、行業領軍人物、企業技術專家、大國工匠、技能大師等組建課程建設團隊,多次召開論證會,最終決定培養方向為盾構司機。”
在各方資源力量推動下,學校與盾構龍頭企業中鐵隧道局等大型國企合作,共同開發主編《盾構法施工》等教材9部,其中《地下鐵道施工》等4部入選國家“十四五”規劃教材。
盾構司機操作時要熟悉地層地質、水文結構等情況,因此司機的培養方向一定是機電和土木相兼容的。陜鐵院將機械專業、土木專業老師派到施工現場學習盾構施工,組建首個跨專業跨學科的盾構教研室。
同時,在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進程中,陜鐵院把準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脈搏,明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對接產業布局,為用人企業提供“一站式”專業集群建設模式。
“我院面向高鐵高端產業和城軌產業高端,依產建群、集束聚力,組建高鐵建設、城軌建設、鐵路裝備、鐵路運維和工程管理等五類三級專業集群,全部與軌道交通相關,覆蓋線上線下,服務施工和運營維護產業鏈。”韓小衛說,學校2個專業立項國家級專業群、5個專業立項省級專業群。2024年“金平果”全國高職專業競爭力排行,學校16個專業競爭力全國前三,其中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等7個專業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
校企共建“加油站”
打造產學研用創一體化實訓基地
2019年《中國教育報》以“這樣的課堂,學生都喜歡!”報道了陜鐵院資源體系建設為課堂教學服務。那么該校實踐為先的職業教育方式到底先進在哪里?有何與眾不同?
“相較于普通院校,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設施、產教融合等方面投入更高,我校已累計投資5970萬元。”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林軍介紹,為加強實踐教學,陜鐵院堅持集成、共享、智慧理念,引入行業最新技術及企業管理標準,校企聯合共建涵蓋城軌工程線-橋-隧-站“全工況、全要素、全流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于把相當一部分產改任務提前到職業院校來。
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讓學生在真實場景里學習隧道知識,學校自主設計建設了100米長的高速鐵路斷面隧道,分為成洞展示區、鋼筋綁扎區、監控量測區等13個大功能區,設置了百余個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掃描知識點二維碼隨時隨地學習。
仰拱鋼筋綁扎安裝是隧道施工過程中一項關鍵工序,同時又屬于隱蔽工程,這時,學生就可以在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操作。記者在仰拱鋼筋綁扎檢查區看到,學生通過檢查鋼筋搭接長度、焊縫寬度、焊縫厚度、鋼筋接頭設置、鋼筋外觀質量等,熟悉仰拱鋼筋綁扎檢查的基本內容。
實訓課老師劉錦介紹,這可以培養學生鋼筋檢查的動手能力和填寫隧道仰拱鋼筋綁扎安裝檢查表的能力。
此外,學校還引進一臺盾構機,建成配套維保實訓車間及全系列盾構虛擬仿真操作系統及電氣設備故障排查訓練臺,實現了“全真實體+虛擬仿真+智慧管理”產學研用創一體化功能。
毛紅梅感慨道:“我校盾構專業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不管是規模,還是專業建設、教學條件排名穩居全國前列。老師定期到全國最先進的盾構生產廠商或盾構一線培訓,了解盾構結構、原理等,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很快就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為產改添活力、增動力。”
“雙元”育人“兩頭甜”
助力學生好就業、就好業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而學生就業狀況是檢驗職業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參照。陜鐵院堅持就業優先導向,有效助力學生高質量“好就業、就好業”。學校就業率連續18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就業去向落實率前列。
韓小衛說:“在學校與企業‘雙向奔赴’中,我們將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行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和發展主線,形成了集共建基地、共享資源、合作教學、協同創新、聯合招生、合作就業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雙元’育人新模式。”目前,穩定合作企業達330余家,校內實訓基地達125個;簽訂共建協議,運行良好并有保障機制的校外實訓基地已達464個,其中大多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世界500強企業,形成了牢固的校企命運共同體。
當日17時,記者在操場上看到穿著各色工服的學生在一起打籃球。學院工會副主席王宏禮介紹道,這些都是企業訂單班的學生,學校組織文體活動時,訂單班學生穿著各自企業的服裝參賽,企業人力資源部還帶來慰問品,給學生當啦啦隊,形成了獨有的文化氛圍,學生早早就有了歸屬感,凝聚力更強。
“現階段,學院將以服務國家交通強國、鐵路‘走出去’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出發點,持續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不斷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建設‘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的鐵路工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韓小衛坦言。
對于該校的育人模式,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趙健杰教授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快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在這一發展邏輯中,產業工人隊伍是主體力量。因此,要貫徹落實總體思路,即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現在一些企業正在落實“新八級工”制度,這一制度安排,給予產業工人極大激勵,為其實現職業理想,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本報記者 王青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