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工人日報》記者 毛濃曦)南鄭縣紅廟供銷社在扭虧改革中開發建成了綜合樓,其中的商用房每年為企業增加收入不菲,但在第二輪招商中,7名職工以內部職工優先為由不愿其他企業進入,并要求按原始低標準租賃。矛盾擺到了供銷社職工代表工作室,經過反復溝通、協商,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兼顧職工的利益訴求,使矛盾化解,企業每年多收入80多萬元。
近年來,南鄭縣供銷社系統工會,以職工代表工作室為平臺,不僅組織動員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收集合理化建議620條,推動企業改制提案194件,經職代會審議采納348條(件),直接創效540萬元;而且在企業改革改制中,引導職工將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統一起來,理性維權,化解多起勞動糾紛,調處職工歷史遺留問題4起。
該縣供銷社聯合社成立于1952年,下轄3個縣直公司、10個基層供銷社。截至2015年底有在冊干部職工258人,其中在崗124人;另有離退休593人。隨著縣屬企業改制,特別是集體企業改制推進,過去遺留的體制和現行的運行機制摩擦碰撞悄然升級。“雖然企業的改制方案由職代會審議通過,但在具體操作中,仍然遇到一些棘手問題,這就需要有一個平臺,協商化解矛盾、監督執行,職工代表工作室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供銷社系統工會主席劉振鵬說。
據介紹,該工作室的主要職責有三:一是暢通職工訴求渠道,基層改制企業創建職工代表工作室后,企業黨政工領導每季度到工作室聽取職工代表意見,工作室負責收集整理職工平時反映比較集中的意見,代表職工在職代會上提出;二是推進企務公開,基層企業改制和發展的重大事項在召開職代會前,要在工作室征求代表意見,特別是企業拆遷、搬遷、開發和零資產、負資產企業改制和職工安置方案等,逐項公開,接受監督和詢問;三是提供培訓。
職工代表工作室的方便快捷和扎根職工,很快受到廣泛認可,維護企業和職工的優勢逐步凸顯。漢山供銷社部分職工要求分干吃盡680萬元拆遷補償。工作室立即引導職工對企業性質和財產積累過程、支配方式進行再認識,宣傳涉農集體企業一要吃飯、二要發展的改制原則,并由工會與企業行政協商,出臺了一個維護大多數職工長遠利益的安置、發展方案,獲職代會通過實施。最終,先后有10名職工創業成功,在8個鎮創辦農村中心超市9個,提供崗位60個,下崗職工全部實現再就業。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