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郭玉軍攝
在陜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表彰大會上,記者“對話”先進模范,傾聽他們對新時期模范責任的詮釋。
巧借勞模故事激勵青年職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鐵二十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參會的特邀全國勞模、58歲的李令選長期在海外艱苦環境工作,同大多數企業高管一樣,為大學生頻繁跳槽、職工隊伍不穩定感到憂慮。
2010年,李令選當選全國勞模后,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先進模范,逐漸摸索出一套“勞模育人法”。
“西飛公司的全國勞模薛瑩,文化程度雖不高,但在實踐中得到了國內外客機生產商的認可。”李令選不知多少次給青工講述薛瑩的故事——一個技校畢業生,靠著肯吃苦、肯鉆研的勁頭,帶領一班人為波音公司等國外知名飛機生產廠商加工零部件,產品工藝和質量超過歐美技工,改變了老外對中國技工技術粗糙的偏見,為西飛攬到穩定的客戶。
“勞模群體是寶貴財富,是企業管理的活素材。”聆聽了習總書記勞模大會的講話,李令選更加堅信自己的“勞模育人法”。
在繼承和創新中發揮模范作用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重要。在秦腔等非物質文化產業市場萎縮、面臨失傳和消失窘境的現狀下,繼承和創新愈發重要。
寶雞市戲曲劇院副院長、51歲的秦腔名旦仝鳳琴靠著不斷創新秦腔表演形式,靠著一波接一波的公益演出被評為全國勞模。
仝鳳琴說:“我只有小學文化程度,靠著對秦腔的熱愛,幾十年間不離不棄。”為了傳承秦腔這一古老劇種,她曾多次跑到山西向一位老藝人拜師,撿回《踩蹺》等秦腔失傳的表演形式;為了挽回秦腔的頹勢,她在傳統秦腔表演中加入現代元素,如《天女散花》中加入魔術和伴舞,獲得了年輕觀眾的認可。(下轉二版) “秦腔要繼承和創新,才有活路!”仝鳳琴說,作為全國勞模,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秦腔藝術的鉆研和創新上,讓更多年輕人喜歡秦腔。
技術創新支撐中國制造
2013年,金牌工人竇鐵成有幸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的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會。“咱們工人不僅有力量,還得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習總書記對工人的新要求,他有著深刻的體會。
作為此次全國勞模大會的特邀代表,當看到評選的勞模比例中,技術工人、高級技術人員比例大大提升時,竇鐵成很激動:“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是睿智的,在產業升級的當今,只有技術創新、技術創造才能支撐中國制造。”
竇鐵成作為一名老勞模、老典型,在此次勞模表彰大會期間,他思考最多的是:在新常態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的競爭。“企業,更需要高技能人才。”
“時間、經歷和鉆研是我的法寶。”竇鐵成告誡青年職工,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和系統學習的大學畢業生,只要具備這三種素質,就會迸發出更大的創造力。”
本報記者薛生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