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夢桃式班組”咸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2 8 天,從隔離區出來,醫生朱波瘦了1 5 斤。
2 0 2 0 年初,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作為咸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主治醫師,朱波被緊急抽調,刷手衣還未脫下,只套了件羽絨服,便隨著第三梯隊進入了中心醫院東郊分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
“雖然之前參加過培訓,有心理準備,但真到那一刻還是有些緊張。”朱波回憶說:“可是聽說患者病危,情況緊急,也就顧不了那么多了。患者需要專科醫生,我去隔離區是應該的。”
“3 層手套,勒得很緊,所以手經常是麻木的,里面悶熱,眼睛也經常是‘霧里看花’。”進入隔離病區內,艱苦才真正開始。查房、帶患者做C T 、換氧氣瓶,朱波每天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工作4 到6 個小時,以致于每天都會脫水。
除了救治工作,更換隔離區內的消毒燈管,幫其他人分擔消殺工作,即便是被幾十斤的消殺桶勒得背部出了兩道血印,又燒又疼,朱波也總是以輕松的口吻講述著。
雖不在抗疫一線,但科室主任何小鵬不辭辛苦趕往全市各縣區參加確診、疑似患者的會診,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黨焱堅守在總院發熱門診,確保其正常運行,護士長尚亞娟工作連軸轉,調配緊缺的防護物資,保證在一線的戰友能拿到防護用品……整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這個離新冠肺炎最近的地方,沒有因為恐懼而退縮。
一點點向內探,向內伸,每探一點,向自己嘴里打一點麻藥,并進行觀察與感受。為了與病患更好地溝通,切實了解他們的痛處,科室年輕骨干、呼吸疾病研究室副主任高亭嘗試自己給自己做氣管鏡。“做氣管鏡時,病人總會覺得不舒服,所以想自己試一下,看看到底有多難受,從而就知道該如何改進。”
梁某因甲狀腺瘤壓迫到氣管而做了支架,雖然最終被治愈,但每隔兩三個月,他都要遭受因支架里長滿肉芽而帶來的窒息般的痛苦,所以取出支架成了當務之急。
但凡支架斷上一根絲,這根絲可能就會從氣管壁外扎過去,若殃及大血管就會有生命危險。即便承擔著大風險,高亭還是選擇堅持5 個小時做完了手術。
“從某種意義上講,醫生的成就感并不在于獲得了多少榮譽,而是在于救治了多少病人。醫生就應該精益求精,對病人付出真心。”高亭說。
2 0 0 7 年,呼吸內科剛成立時,加上何小鵬,只有4 名醫生,3 0 多張床位。“當時身邊人都認為不具備條件,成立不了,但是我憋著一股氣,覺得一定要把這個專業發展起來,更好滿足大家的健康需求。”何小鵬說。
從上呼吸機到做穿刺,由于帶領的醫生都是零起步,何小鵬從每一個小的治療操作開始,一點點將自己所學教給他人,那段時間,許多個夜晚他都在醫院里度過。在他的帶領下,科室逐漸壯大,2 0 1 4 年,成為咸陽地區第一個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科室。
他們用實際行動印證了夢桃精神,猶如綻放在醫療戰線上可人的朵朵“桃花”,在日前陜西省通報命名的5 0 個“夢桃式班組”中,“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光榮上榜。 □郜雅昱 西濱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