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記者跟隨全國示范性創新工作室評估工作組走進國網寶雞供電公司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周紅亮創新工作室,看到到處都擺滿了成員們的各項發明和榮譽,第一眼被吸引的便是站立在工作室角落里的人模,頭戴防蜂帽、胸前斜挎工具包。
這是周紅亮創新工作室的一項小創新,卻是源于他工作中的一個煩惱。剛上班時,周紅亮是一名電力巡線工,負責秦嶺山中35千伏到110千伏輸電線路的日常維護。他最大的苦惱不是走山路、爬電桿,而是每次檢修前,打開背包的那一剎那:扳手、螺絲刀、望遠鏡、紅外線測溫儀……一大堆器材塞了滿滿一包,又重又不方便,每次檢修前挑選工具就得花上不少時間。
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不斷摸索,半年后為大家呈現出了“升級版”工具背包,不僅外形更加符合人體力學,內部也針對大小不同的器具劃分出不同的格子,還增加了放飯盒、水杯的外掛包,方便利落。周紅亮的小創新獲得了同事們的交口稱贊,他第一次感受到創新的快樂和價值。隨后,他的“發明”越來越多,從防蛇的衣物到接地防盜螺絲……“創新就是源于一件件小事。”周紅亮謙虛地說。
2013年9月,公司成立了周紅亮創新工作室。周紅亮心想:過去,創新只憑自己偶然間的靈感迸發,只對自己負責。現在,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伴,要對團隊負責。于是,為了調動大家的創新積極性,工作室探索構建了一套“人才建檔+威客懸賞+星級晉位+定責公示”的“四位一體”創新激勵機制模式。
“集體的智慧要比個人的靈感更加醇厚和高深。”周紅亮說。創新工作室成立后,創新的廣度和高度不斷增加。不論是“高大上”的科技創新,還是“接地氣”的工具改造,工作室總能在最短時間內,針對不同工作場景拿出最適合的方案,讓工作從“苦干”變為“巧干”。
最令人稱道的是“小黃人”的發明。在巡線中,輸電線路經常會受風箏、塑料袋等異物影響,可能會導致線路跳閘,而處理這些異物也一直是工作難題。受到攀巖運動啟發,周紅亮帶領團隊成員研制出模擬人類攀爬動作的機器人,并在機器人身上安裝鋒利的刀片,使其可以在高空導線上輕松越障,并迅速清除異物。因外形酷似動畫人物“小黃人”,所以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黃人”。目前,“小黃人”歷經幾代改造升級,還加入遙控燈等新功能。
線路覆冰一直是線路運維工作中的一項難題。周紅亮帶領創新工作室成員,歷時7個多月,利用互聯網+微量信號傳感技術、電磁兼容等技術,研發了基于動態數據稱重法的輸電線路覆冰遠程監測系統,實現了現場天氣、濕度、風速等數據的實時采集,并通過手機客戶端,將第一手資料傳到運維人員的手機上,減輕了人工巡視的強度,解決了導線覆冰監測難題。截至目前,該工作室已經研發創新成果30余項,線路除障精靈、遙控式電動分流器2項創新成果已經轉化為產品配發推廣,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可達1000萬元以上。
□本報記者 牟影影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