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通了,終于通了,太不容易了!”今年1月10日10時許,大連地鐵五號線火(車站站)~梭(魚灣南站)區間海底隧道順利貫通,在“海宏號”大盾構機前,一位戴著安全帽的年輕人凝視著它,喃喃自語。
他就是共產黨員、中鐵一局城軌公司大連地鐵五號線04標盾構工區項目總工程師王建。參加工作12年來,他在武漢、大連參與了多條“高難度”地鐵建設,憑借過硬的技術管理為施工生產提供了堅強支撐,被譽為敢啃“硬骨頭”的技術尖兵。
攻堅克難勇當“探路者”
2009年7月,25歲的王建從北京交通大學巖土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城軌公司武漢地鐵4號線6標見習,該項目為兩站三區間工程,他從工業四路站現場技術員干起,開始了自己的地鐵建設生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辦公室整資料、工地現場值班,兩點一線,他在單調枯燥的工地上追尋著成長的快樂。4年多時間里,他憑著過硬的理論根底和現場積累的扎實經驗,從見習生一步步成長為項目技術骨干。
2014年3月,王建被調到武漢地鐵6號線10標過江隧道項目擔任總工程師,這是中鐵一局承建的第一個泥水盾構項目。面對新領域施工,王建把壓力和轉化為動力,挑燈夜戰加強學習,查閱大量泥水盾構資料、編制多項專項技術方案,為工程技術人員和作業人員不厭其煩地講解施工工藝,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該項目琴臺車站為地下四層車站,深達35米,為當時武漢最深地鐵車站,車站位于武漢三鎮交匯咽喉主干道,東西兩側為湖,南北兩側為橋梁匝道,施工場地狹小且場地內東西南北各高差3米,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車站距離漢江江堤330米,處于長江一級階地高承壓水軟土地層,基坑開挖風險極大。他積極組織進行方案研究及優化、超前謀劃,有效解決了現場實際問題,8個月順利完成四層站開挖及結構施工,該車站的籌劃及組織得到了業主等各方的充分肯定。
他積極學習泥水盾構施工技術,并組織開展培訓交流,與項目團隊一起進行泥水盾構復雜環境下施工安全技術研究,歷經江底泥巖地層掘進困難、江底修復盾尾刷、高水壓洞內修復鉸接等多個硬骨頭;設計實施泥漿外排方案,采用干渣泥化泵送方式解決渣土及泥漿處理難題,為泥水盾構快速掘進提供保障。雙線泥水盾構機穿越沿線特殊建構筑物、在武漢多年不遇的汛期、高承壓水粉細砂層中艱難掘進,在2016年10月1日,區間實現雙線安全精密貫通。
這個“敢于探新路、勇啃硬骨頭”的團隊為中鐵一局涉足泥水盾構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王建也順利完成了自己在泥水盾構施工技術的“首秀”。他撰寫的《武漢泥水盾構過江施工技術研究》獲得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技獎一等獎等大獎。2020年12月,6號線一期工程獲2020~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獎”。
2017年2月,王建被調到大連地鐵五號線04標海底隧道項目任總工程師。該項目為集團公司首次進入大直徑盾構領域,采用12.26米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進行跨海隧道施工,也為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特級風險管控項目。工程具有“長、大、高、險”四大特點:大盾構在高強度硬巖地層中長距離掘進,其中要連續穿越2882米硬巖地層;下穿航道、碼頭等重要建構筑物及交通設施,安全風險大;海底隧道埋深大、水壓高,最大水頭壓力高達0.5兆帕;特別是穿越1538米巖溶強烈發育區,勘探處理大小溶洞1000多個。
直面空白的大盾構施工經驗,王建夜不能寐,他去汕頭、武漢、深圳等地調研學習相關大盾構施工工藝,形成了詳實的技術資料,并多方匯報求教尋求技術支持,先后攻克海域巖溶探測及處理,大盾構海底穿越溶洞群、長距離硬巖地層、下穿軍港鐵路等重要建構筑物沉降控制等難關,掘進過程中不斷優化參數、提高工效,安全平穩推進施工。
2019年1月18日,“海宏號”大盾構順利始發;2020年5月6日,“海宏號”順利穿越三大溶洞群;2021年1月10日,經過參建員工722天頑強拼搏,火~梭大盾構區間完美收官。
技術工作爭做“先行者”
“王總這個人干工作特別心細。他要求我們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他常對我們說既要嚴謹更要超前思考。”大連地鐵五號線04標項目工程部副部長李占偉說。
2017年7月份那會,王建基本上是天天加班,翻看研究地質資料,李占偉他們經常能看到他辦公室的燈到23點多還亮著,多少個夜晚,他在研究地層、關注掘進參數、思考應對措施,琢磨提升工效。
大盾構掘進,技術先行。王建辦公室墻上兩米見方的一張盾構刀盤總圖、一張海域段巖溶專勘剖面圖、縱斷面圖上滿是紅色的標注。坐在辦公室他在思考、來到監控室他在分析、走進主控室他在研討,他像一個超強的“電腦”提前對地層進行充分研究、對刀具配置進行研判。他與團隊不斷研究刀具在巖溶地層的適應性,使“海宏號”大盾構掘進從90米/月逐漸提升到212米/月,創造了海底長距離硬巖地層月掘進國內最高紀錄。
精心進行施工工藝優化。他有較強的成本意識,充分發揮技術創新、方案優化在提質增效工作中的龍頭作用,致力于創新工藝工法。他精心策劃對大盾構隧道海上巖溶處理、二襯內部結構施工進行優化,通過組織專家會評審通過后實施,節約工期7個多月,為項目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成本做出貢獻,被中鐵一局授予“開源節流標兵”。
全力推進科研課題。王建精心策劃,他經常組織項目人員在會議里交流、探討,在工地上實地了解情況,為工程技術人員答疑解惑,在辦公室里手把手地改材料。依托本項目他組織參與中國中鐵重大專項科研項目“多功能泥水平衡盾構機的研制及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完成專利8項,大盾構QC成果獲2021年陜西省優秀質量管理一等獎;培養出10余名大直徑泥水盾構施工技術管理人員。
搞施工,敢于對不合規說No
“王總要求我們搞施工,必須嚴守規矩、守底線,面對不合規現象要敢于站出來制止。”主管現場施工的工程部副部長滕子陽說。
一次隧道內對口子件兩側進行回填施工,混凝土已經開始往里面運送了,王建看見了說:“不行,底部還有雜物,必須清理干凈再施工!”
“有一次大盾構環流出現異常。王總第一時間趕到作業面,查看、分析掘進參數,與我們一起剖析問題發生的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發現盾構推進趨于緩慢,綜合分析各項參數指出是刀具與巖石不匹配磨損嚴重,最終停機查換刀具后再掘進。”盾構司機王斌說。
經過王建和他的團隊的不懈努力,項目榮獲2020年度中國中鐵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安全標準工地等10余項殊榮,業主組織全線參建單位進行現場質量觀摩,樹立了中鐵一局的品牌形象。
在同事們的眼里,王建是一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人,是一個堅持真理、執著倔強的人。12年里、3個項目的磨礪,尤其是在復雜深基坑施工、泥水盾構及大盾構施工方面所積累的經驗,使他成了大家佩服的“技術尖兵”。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近4年來,王建獲得了中鐵大連地鐵五號線 “優秀項目總工”等8項榮譽。因為熱愛所以才敬業,只有敬業才會全身心地投入。“追求比深海更深,作風比硬巖更硬”是大連大盾構項目的精神寫照,王建是這樣要求大家的,他更是首先做到。
如今,王建又奔赴中鐵一局目前承擔的體量最大、最復雜深
基坑工程——廣州白云機場T3交通樞紐軌道交通預留工程,開始了新的征程。 (湯建軍 劉家琦)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