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展示通訊員證。
本報記者 鮮康 攝
多年來,本報培養的通訊員遍布全省各行各業。
“我曾經也是陜工報的一名通訊員。”培訓老師衡國良1991年就拿到了本報的通訊員證,一直珍藏至今。他說,培訓班的學習經歷,為他今后的媒體生涯打下了基礎。
“當年,我每次很晚送稿,門衛都會很熱情地說‘你放心,我們一定把稿件轉給編輯’。第二天我給報社打電話,編輯說只要能用就會認真編,這讓我心里很踏實。”衡國良后來進入高校工作,但每天只要有時間都會閱讀數字報。
通訊員愛報紙,報社也很珍惜通訊員。4月14日,本報編輯部、新媒體部負責人分別向學員介紹了報紙版面設置、網站板塊情況,并傳授寫作、投稿經驗。
來自陜西省煤田物探測繪有限公司的工會干事趙凌飛是2022年度優秀通訊員獲得者,雖是第一次參加培訓班,但她很早就與報社結緣。
“2020年我寫了一篇稿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三版郵箱投稿,通過和編輯老師反復溝通修改,最終順利刊發。”目前,她在本報共發表了二十余篇稿件。
“我最關心寫作、拍視頻方面的新知識。”這次培訓,趙凌飛印象最深的是衡國良老師講的手機攝影技巧,她希望今后把所學用于實踐,帶著新聞眼,講述企業職工更多鮮活的故事。
4月13日一大早,漢濱區總工會干部李闖來到培訓班,準備好紙筆,靜待老師上課。這是他第二次參加培訓班。
“培訓前,我寫作水平有限,投稿次數少。”李闖說,經過培訓,他的寫作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有一天翻閱報紙時,我發現稿子被刊登了,當時興奮極了。”李闖收到了報社寄來的40元稿費單,這是他人生當中收到的第一份稿費。
李闖沒去銀行取,而是將稿費單整齊地夾在筆記本中,以此激勵自己。
“此后,我幾乎每期都要看看報紙刊登的內容,別人是如何寫稿的。”在學習與實踐中,李闖在本報刊發稿件已有十余篇。
“這是對我努力的最大認可!”李闖說,每次培訓他都會重新審視自己,以后要多看、多學、多寫,發出基層工會好聲音。
本報記者 趙院剛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