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蘋果試驗研發基地占地5110畝,栽植有世界各地的80多個蘋果品種,從事土壤改良、育苗、重點品種培育等蘋果全產業鏈示范。”11月9日,省人大代表、彬州融誠農業科技集團董事長馬軍說。
他要在這個試驗示范基地里,把全世界240個品種的1/3進行試驗示范,通過試驗找到適合當地種植的蘋果,培育它,研發它,全過程科學管護,包括未來的品牌建設,也要在這個地方來進行試驗。
對于當地的蘋果產業發展而言,無疑是一次全新的革命。
2016年,看到國內沒有一家從果樹育苗,到化肥、農藥、商品、包裝的全產業鏈農業時,在外做房地產、建材生意的馬軍決心回鄉發展全產業鏈農業,帶動一方鄉親脫貧增收。他義無反顧地拿出所有積蓄,有效整合政府資金、項目、農民、企業各種資源,在陜甘兩省投入30多億元做跨省連線扶貧投資,帶動了12980戶群眾增收。
讓群眾在家門口拿到土地流轉費和工資,正是馬軍蘋果全產業鏈中其中的一環。
“我們計劃種植10萬畝蘋果樹,已經栽植了6萬多畝蘋果樹,租地一畝550元,一畝地從栽植到掛果需要2萬元,高峰期用工達3000多人,月工資2500元,僅年用工工資支出就超過1.6億元!”馬軍說。
回報有個漫長過程,如今2/3都沒正式掛果,馬軍壓力不小,但他說自己把農業當事業在做,對未來農業很有信心!
走進彬州市水口鎮張家堡村的蘋果試驗示范基地,矮砧密植的果樹長勢喜人,先進的灌溉、監測設備,更讓整個基地的充滿現代化農業的氣息。這種通過數字化管護體系培育、大數據遙感器傳輸、技術團隊把脈的科學方法,正在改變傳統技術、引領當地蘋果走科學發展之路。
如今,當地蘋果產業走上了科學發展之路,老百姓的生活也是日新月異。
“在基地工作一年多了,每月工資2500元,加上4畝地每年的流轉租金,一年下來能有3萬多元收入,現在不僅脫貧了,而且生活越來越好了。”彬州融誠農業科技集團基地工人張小平一邊挖坑給果樹施肥,一邊開心地說。
昔日,張小平是張家堡村的一名貧困戶,憑借著周邊四處打零工勉強養家糊口。如今,張小平不僅在家門口找到了穩定工作,還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小孩。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撐,而且是現代化的產業支撐,我們要走在前面,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把農業工業化,把傳統農民變成職業農民甚至產業工人,把未來的農業農村農民的事情全部鑲嵌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馬軍說。
目前,融誠集團已經在彬州市發展了大小17個基地18個產業,接下來還打算引進國外新技術,培育當年栽種當年掛果的新品種,同時把果袋、果箱、果肥、果糖、果酒等一系列附加值比較高的系列產品全做出來。
“要做就做最好。”馬軍經過外出考察比對,最終引進國內首屈一指的果袋生產線。在融誠這個全國目前最大的果袋廠生產車間里,經過培訓的300名農民工已經上崗,150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
馬軍的蘋果全產業鏈已經初具雛形,部分鮮果銷往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剩余的進行深加工生產果酒、果糖,形成的果渣則作為肥料,形成完整的生態閉環。
“帶領群眾推進鄉村振興是我作為省人大代表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當初為家鄉做點事的初心,如今看著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好,我更加堅定當初的選擇。”馬軍表示,未來將會探索把生產、供應、銷售深度融合,走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本報記者 王何軍
責任編輯:胡睿林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