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初冬的商洛市商州區楊峪河鎮民主村,寒風呼呼地刮著,而在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香菇種植大棚里,數十名工人正忙得熱火朝天。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不一會就采了滿滿一筐香菇。
“你看像這個頭的,客商是四塊三一斤的收購價……根本就不愁賣。”負責大棚管理的該村13組村民米安富高興地拿起一個碩大的香菇給記者比劃著。米師傅現在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工資,而每天來這里采摘香菇的,都是附近的貧困戶。來自該村15組的龍拴柱在這里負責平時的管護和采摘,日工資80元。他愛人在合作社負責做飯,日工資也是80元。“自從扶貧工作隊來了后,我們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龍拴柱說。由于龍拴柱在村上的房子已經成了危房,當地政府給他提供了一套64平方米的安置房,他只花了7500元就成了這套房的主人。龍拴柱告訴記者,新房水電到戶,衛生間、廚房一應俱全。
民主村下轄15個村民小組,共計462戶1586人,主導產業為光伏、核桃和中藥材種植。該村為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109戶380人。為改變無村集體經濟,脫貧產業種類少、規模小,帶動、支撐脫貧致富作用有限的現狀,2017年以來,商洛市檢察院和國網商洛供電公司商丹客服分中心扶貧工作隊駐村以來,立足村情實際,強力推動食用菌(香菇)、林下魔芋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食用菌產業已完成45萬袋菌袋生產和42個大棚建設,土地流轉帶動48戶群眾(含11戶貧困戶)獲得土地年收益5萬元。先后為51個群眾(含26個貧困群眾)提供務工收入20余萬元,并帶動貧困戶96戶實現了除五保戶外全覆蓋,每戶認領5000袋,2017年戶均獲得2000元分紅。
除了食用菌產業,魔芋種植和光伏產業如今也是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緊密依托的產業。11月15日上午,記者和駐村扶貧干部韓亞鵬、趙戰斌徒步走了3公里多的山路,來到該村的魔芋種植區域,只見五六名群眾正揮舞著鋤頭忙著除草。同去的扶貧干部告訴記者,這幾名群眾都是貧困戶,都已經開始領取分紅。在現場勞作的該村15組貧困戶李世金告訴記者,他今年69歲,老伴半身不遂沒有勞動能力,娃娃們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就他一個勞動力。過去日子緊緊吧吧的啥也不敢買,如今他把自己家的1畝土地以每年400元的租金流轉給合作社搞魔芋種植,除了在這里務工,還領取了4000元的光伏分紅。老李告訴記者,盡管自己現在年齡大了,但心勁很大。
在一旁勞作的魏錄田挽起自己的褲腳告訴記者,自己年輕時搬石頭砸傷了腿,可是國家對自己夠照顧的。他曾經在梨花村當過9年的支書,現在每個月高齡補貼加上農村養老保險和殘疾補貼共303元,自己每年還有420元的老支書補貼,再加上土地的租金和自己在這里務工的收入,老支書稱自己很開心很知足……
記者了解到,這個村的魔芋產業先后流轉土地107畝,為69戶群眾(含25戶貧困戶)獲得土地年收益44100元,為75名群眾(含32名貧困群眾)提供務工收入8萬元。除了依托上述三大產業幫扶外,扶貧工作隊還大力扶持農村能人。今年54歲的任福田便是這樣的扶持對象,如今他已經成了村上的養羊大戶,養羊規模達到150只,每只羊可以賣700元左右。同去的扶貧干部趙戰斌告訴記者,每年任福田可以領到國家的養羊補貼5000元。不僅如此,扶貧干部還聯系當地農業部門上門給任師傅提供技術支持。
該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王俊告訴記者,市檢察院將和商丹客服分中心兩個幫扶單位駐村以來,他們緊扣問題抓整改,深化“三變”活資源,發展產業強帶貧,突出“扶志扶智”激動力,脫貧攻堅得了實效。下一步,他們將在“扶志扶智”的同時“扶技扶德”,不斷加大環境整治,共建文明向上的民風和整潔的村容村貌。
□本報記者 蘭增干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