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張晨光。
“原來的工作內容基本上就是打鉚槍,現在裝配的重點是開鉆鉚機和進行數字化測量對接。”4月9日,在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現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晨光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張晨光展示著正在工作的機翼壁板自動鉆鉚裝置。
“設備的制孔效率和制孔精度相比于手工作業是跨越式的提升。”張晨光進一步解釋說,現在使用這些設備的就是新工種——數控鉚裝員。目前,在飛機大部件裝配這個領域,已經實現了數字化裝配技術的全面應用。
當談及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認識時,張晨光認為,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興技術,能夠創造新價值的先進生產力,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有著重大意義。
從事飛機裝配工作24年來,張晨光見證了飛機裝配從模擬量傳遞的手工裝配向數字化裝配演進的整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見證了勞動者素養、生產工具和工作效率的飛躍式發展,帶領團隊在不斷的探索中掌握了大尺寸機翼結構數字化調姿、定位、制孔、連接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使運20、C919等大飛機的機翼制造顛覆了傳統的飛機制造模式。同時,在工作室的一次次技術創新與技能突破中,他也見證著一線技術工人素養的全方位提升。
“如今,我們正研究怎么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和我們的飛機裝配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創新,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裝配的提質增效,降低我們鉚工的勞動強度。”張晨光說,這無疑非常具有挑戰性,但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的正是技術革命性突破和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
新質生產力也要求勞動者素養的進一步提升,用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和理念武裝起來的新型勞動者將成為主要群體。作為多家技工院校榮譽教師和航空工業高技能人才技藝推廣班的特聘教師,培養了多名航空工業“鉚工狀元”的張晨光感受頗深。
“這幾年,不管是培訓還是比賽,主辦方對于我們技術工人在新工具運用和系統思維能力方面的關注度高了很多。”張晨光說,拿鉚工比武來說,以前重點是鉚接和修合,現在的重點轉向了復雜零件的裝配協調和高精度配合。這些轉變說明,航空制造業作為先進制造業,需要更高素質、更具創造性思維的技術工人,產業工人不僅要“能干”,也要“會干”,更要“巧干”。
“接下來,我將探索以前沿技術驅動飛機裝配創新發展,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聚合效應,以高素質人才培育支撐高水平技術創新,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向著飛機‘數智化’裝配不懈邁進。”張晨光說。
本報記者 李旭東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