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建六建集團浪潮西北總部基地建設項目的南地塊,一個洋溢著活力、秉持專業精神的生產管理團隊,正以他們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共同繪制著項目建設的輝煌畫卷。這個團隊由周云龍、胡航、楊含、孫厚毅、張永平、段泓歷、張騰越、王磊、張樊樊、高攀、柳東等成員組成,他們以團結協作的精神,齊心協力推進項目有序進展。
浪潮項目位于高新區云水六路與天谷六路交匯路口東南區域,總占地面積6938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到308733.85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個地塊,共25棟建筑。項目南地塊包含:1#、2#、3#、4#、5#、6#、7#、8#、9#、10#、11#、12#、13#、14#、15#、16#樓共計16棟樓,其中1#、2#、3#、4#、5#、6#、8#、9#、10#樓為地下一層,7#、11#、12#、13#、14#、15#、16#樓地下二層。
截至目前,南地塊2#、3#、4#、6#、9#樓主體封頂,二次結構施工完成90%;10#樓筏板施工;11#樓二層主體施工;12#樓七層主體施工;13#樓三層主體施工;14#樓二層主體施工;15#樓負一層主體施工;16#樓一層主體施工,F場施工井然有序,各工種密切配合,力爭按時完成各項施工任務。
在施工過程中,團隊面臨場地狹小、樓棟密集、高支模、超限梁等諸多挑戰,他們憑借其卓越的專業技能和默契的團隊協作,成功地攻克了這些難題。
精心布局,高效推進。面對場地狹小、樓棟密集,現場幾乎無場地可利用,使得材料堆場和加工棚的布置極為困難,且現場負二層和負一層交錯的難題,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成為項目成功的關鍵。團隊通過周密的規劃和細致的推演,確保了施工順序的合理性,成功地完成了現場施工場部的布置。他們采取了逆向思維,根據施工順序及完成時間倒排進度計劃,從而確保了整個工程的高效推進。
特別是高支模技術的應用,對團隊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高支模結構復雜,對支撐系統的設計和施工要求極高,任何微小的誤差都可能導致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受到影響。而且其支撐體系、高空作業、荷載大、混凝土澆筑困難、模板支設及加固困難大等因素都給施工帶來了不小的難度。此外高支模的施工還需要考慮到與鋼筋、混凝土等工程交叉作業的協調配合,這些都增加了施工的復雜性和難度。尤其是12#和13#樓一層南側層高達9.6 米的高支模,無疑對施工團隊帶來了巨大挑戰。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團隊從設計階段開始,便精心謀劃,充分考慮各種荷載因素,確保支模體系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施工過程中,面對高空作業的難度,施工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精湛的技能,嚴格按照規范操作,逐一攻克難題。為了確保高支模工程的質量,項目采用了先進的技術與工藝、高強度的支撐材料、精密的測量儀器以及科學的施工方法,共同為工程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與此同時,安全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線,在高支模工程中,項目部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制定了嚴格的安全規章制度,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安全培訓,現場設置了完善的防護設施,確保每一位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超限梁的施工同樣考驗著團隊的智慧和能力。其中12#、13#、14#、15#、16#樓每層都存在超限梁(梁跨度大于9米,梁截面尺寸大于0.5㎡,施工荷載集中線荷載設計值大于20kN/m),由于其截面大、跨度大、荷載重等因素,結構異常復雜、施工難度大,這要求施工人員必須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確保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而且超限梁的混凝土澆筑需要嚴格控制澆筑順序、澆筑速度和振搗質量,以確;炷恋拿軐嵭院途鶆蛐。此外,超限梁施工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施工過程中的變形和裂縫等問題。面對這些挑戰,團隊采用了BIM技術進行三維建模和仿真分析,不僅提高了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還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工期,確保了施工質量和安全。
厲行節約,降本增效。在這一系列挑戰中,南地塊團隊彰顯了卓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他們從設計到施工,從管理到技術,不僅迅速集結力量解決問題,還積極探索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質量,同時有效降低了成本。特別是在2#、3#、4#、6#、9#樓只有四層二次結構施工過程中,考慮到這五棟樓的特殊性,項目從經濟層面和技術層面以及現場操作的可行性進行反復推演,最終采用懸挑式卸料平臺和塔吊配合運輸材料,這不僅考驗了團隊的協調能力,更優化了資源配置,體現了厲行節約和降本增效的原則。
正是依靠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南地塊團隊一一克服了場地限制、高支模和超限梁施工等重重困難,確保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為浪潮西北總部項目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這句格言體現了浪潮項目生產管理團隊的精神風貌,也成為了激勵南地塊團隊不斷前行、勇攀高峰的座右銘。在未來的工作中,他們將繼續秉承“陜建鐵軍”作風,為集團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劉剛 周云龍)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