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就一直在路上”——記西安陽光臺社區民警李檬
“李警官,謝謝關心,還麻煩你到學校跑一趟。”“小李,老郭和老趙的矛盾解決好了。”在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未央宮派出所陽光臺社區警務室,有這樣一位民警,他像一顆不知疲倦的陀螺,日夜不息奔忙在為民服務的崗位上——他就是深耕一線十年的社區民警李檬。
社區“活字典”
“李哥,今天又來社區搞反詐宣傳呀!”5月24日,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李檬忙碌的身影上。
作為社區民警,李檬心里有了“人熟地熟情況熟”的社區警務基本盤,在陽光臺社區,居民們都稱他為“活字典”。
常住人口、流動人口數量,學校、醫院、企業、超市分布,哪些地段易發生何種案件,哪條街九小場所多,關愛人群和幫教人員居住工作情況,孤寡獨居老人數量,居民、商家之間的矛盾……這些看似瑣碎的信息,都深深烙印在李檬腦海中。
“要想搞好社區警務工作,必須扎根社區、沉入社區,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走!我們一起去臨街商鋪轉轉。”這是李檬與網格員、社區兩委干部的日常對話。在他看來,社區工作憑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只有整合轄區資源,警社共治才能源源不斷地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發現潛在安全隱患,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防線。
群眾“貼心人”
“李警官,我母親把身份證丟了,她75歲了,腿腳不利落……”去年10月的一天,李檬收到了轄區居民陳女士的微信消息。了解情況后,李檬立刻回電:“我們派出所有便民服務,可以上門辦理,你別著急,我收拾一下裝備跟著就過來。”
不一會兒,李檬就與戶籍室同事來到陳女士家中,為老人拍照核驗、辦理相關手續。陳女士感動地說:“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李檬用實際行動為群眾解決了辦證“最后一公里”難題,而這樣的事在他工作中不勝枚舉。
“作為社區民警,不僅要解決群眾燃眉之急,更要用真誠服務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在他看來,“群眾工作無小事”,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讓群眾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從事社區警務工作前,原本不善言談的李檬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社牛”。面對群眾求助咨詢,他總一一解答;面對矛盾糾紛,他總好言相勸;面對安防技能宣傳,他總言傳身教。
當記者問轄區有沒有難纏的事兒?李檬會心一笑:“群眾不滿意、不理解,就是我工作沒做到位。”
“不僅要多說話,還要會說話,讓群眾聽得懂、愿意聽。”李檬說,社區警務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因此要注意方式方法。少點套話,多點真誠,才能打開群眾的心結。
轄區“守護者”
“我的職責和使命就是維護轄區平安穩定,為居民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李檬說。
“群眾越是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防范意識才能根深蒂固,應急技能方能得心應手。”因此,李檬開發出了“沉浸式體驗”新技能,提升群眾安防意識和應急能力。
他研判警情、翻閱資料、查詢案例,做足了功課,編排出了形式生動有趣、內容通俗實用的培訓演練內容,還為學生、老人特殊群體量身定做“劇本”。在演練中,他會客串老師、受害人、普通群眾,甚至還會不惜犧牲“老實人”形象,扮演窮兇極惡的“暴徒”。盡管沒有學習過專業表演,但李檬自帶三分“戲感”,不論什么樣的角色他都用心揣摩、全力演繹。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前一天調解的糾紛、回訪警情、排查轄區安全隱患。李檬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信息,每一項都關乎社區安全與和諧。為了更好了解轄區群眾所想所急,他還主動加入了自己管轄小區的居民業主群、團購群、商鋪群等社交平臺。
李檬記不得為多少群眾服務過,也不記得多少群眾為自己搭過手、點過贊。但他知道,“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就一直在路上!”
見習記者 陳沐妍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