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寶雞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寶雞機床)數控實訓基地,數控機床嗡嗡作響。工位上,師傅為徒弟詳細講解數控設備維修、維護等專業知識。
產業鏈上學專業、把課堂搬進生產現場,寶雞機床根據專業設置,將和企業項目現場實操實練和院校辦學相結合,將企業實景操作化身第二課堂,進行新型學徒制、院校學生實習、聯合培養、訂單式培養。
產改工作開展以來,該集團緊扣試點項目,匯聚合力、整合資源,“解鎖”人才發展通道,走出了一條產教融合助推改革創新、技能人才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打通人才成長之路
“企業階梯式人才晉升通道完善。我18歲技校畢業進廠,1997年參加建廠以來第一次裝配技能考試,是當時最年輕的技術骨干,后面自學,參加培訓、比賽,參與公司重點試制項目,就這樣慢慢成長起來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田浩榮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如是說。
田浩榮的成長是寶雞機床集團打通人才晉升通道的一個縮影。該集團出臺《技能人才技術專家庫管理辦法》為專家型人才參與公司項目評審、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新技術推廣應用和對外交流展示提供平臺。隨后又陸續出臺《技能人才技術職務考核、復審及評聘管理辦法》及10多項配套制度,建立了職工上升通道和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通道。
“逢升必考、賽馬不相馬”。寶雞機床堅持“三個一”(每兩年開展一次技能人才技術職務復審評聘、每年一次技能等級認定、每年一次星級員工收入分配調整機制),以“榮譽+獎金+崗位津貼”的激勵方式,形成“培訓-考核-使用-晉升-待遇”為一體的技能人才評價管理體系。
如今,寶雞機床技能人才隊伍達到500人,獲得市級以上先進集體(班組、工作室)和勞模、工匠、五一勞動獎章表彰上百人次。
“舉辦技能競賽,正是提升人才素質的重要手段。”寶雞機床工會主席秦惠琪表示,聚焦生產經營主戰場,全員深入開展以“學技術、練本領、強素質、增效能”為主題的職業技能素養提升競賽。舉辦不同層次,形式靈活的技能競賽、崗位練兵、導師帶徒等活動,倡導學習技能新風尚,暢通人才晉升通道。
打造職工教學之地
手機打開“寶機云”APP,可隨時在此進行案例錄入、設備監控,遠程運維、數據上傳、在線報修等工作。
該集團還建設了“寶機云”學院,實現線上培訓和管理。平臺借助大數據多維度統計,精準分析培訓需求,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實施線上教學、考試、頒證和資料查閱,實現了培訓工作的智能化管理。
該集團還與中國職工技協、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西安汽車大學、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網上大師講堂”,實現培訓資源共享,展示企業工匠人才的絕招絕技絕活。
在深化產改過程中,寶雞機床針對工廠產品制造和用戶需求的實踐培訓,開發編制實用教材,把許多關鍵環節錄制成視頻教材,內容涵蓋機床制造維護各個方面,步驟流程式課件內容、“傻瓜式”教學方法,使員工和用戶一看就懂、照做就會。
搭建“雙室”點狀輻射教學平臺。以職工創新工作室為核心,充分發揮2個國家級、2個省級、2個市級和8個公司級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用,以高技能人才專家大師為輻射,建立新型師徒幫帶分布藍圖,簽訂師徒培養協議,采取“點對點”教學。
在專家大師團隊帶領下,攻克新產品加工、裝配及應用瓶頸問題和“卡脖子”難題,為企業解決實實在在的技術難題。
打牢實訓基地之基
“只看書本,有很多難點無法理解,到車間實際操作后,才能掌握中式面點的制作方法。”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專業學生到企業學習后,掌握了不少機床實操技巧。
師傅變老師、學生成學徒、車間變課堂、作業變產品,這是寶雞機床在校企共建、產教融合中實現的角色轉變。
“產教融合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有利于培養出符合企業、行業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秦惠琪說。
該集團高級技師李曉佳被譽為數控機床“活流程”和“活字典”,在多項國家、省、市職工技能大賽中獲名次后,寶雞機床與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信息學院聯合,成立大師工作室和智能制造創新培訓中心,加快培養院校青年骨干教師,促進制造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技能水平。
寶雞機床先后同全國20多所職業院校建立校企戰略合作,為12個重點工種設立實訓區,廣泛開展“導師帶徒”捆綁式教學,締結陜西省“師帶徒”和“一幫一”對子150多對,開展“導師帶徒”捆綁式教學300多人次。
在深化產改過程中,寶雞機床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參與培訓教材編制、實踐教學視頻錄制、線上線下網絡教學過程,在省內外多家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有寶雞機床技能大師工作室,多人被職業技術學院聘為客座教師,有些還享受學院對應的教師待遇,技能人才得到多方位鍛煉,有效提高了技能人才榮譽感、歸屬感。
本報記者 鮮康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