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習慣點開手機,一張老照片映入眼簾,緊下條是西安市灞橋區政協副主席、詩人、書法家肖曉寧老友的短信:“這位王老先生是我岳父王文章。”隨后,看到同一照片,緊下條是陜西科技報原執行總編、知名記者、作家王謙老友短信:“馬老師您好!這是我大姐剛才在我家群里發的,跑步的是我父親王文章,慶華廠老紅軍、老干部。他去世已經34年了。”
這張很熟悉的照片一下“倒帶”到近四十年前——這個時期,我常欣賞航天四院著名專業攝影家李嚴先生的作品。李嚴仁兄不時地將他的藝術攝影每次一兩張或三五張,抑或一沓沓地拿來,有的畫面奇異,有的用光獨特,有的構圖新穎,有的紀實性強,在悅目賞心之際不忘李嚴兄讓我完成的作業——取名,改標題,擇優配詩!
一天,他又遞我一組運動會的作品,其中兩張黑白照片的主人公為同一老者,引我眼亮。但見一張是兒童、中年人已別好號碼正在為老者別胸號,畫面妙趣橫生,即取名《人生接力賽》并配詩:
“歲月漂染老人縷縷銀發
女兒承上啟下
外孫初試身手
這人生的接力賽
將奔向無盡的天涯”
另一張就是今肖曉寧、王謙兩好友發我的這張,但見老者昂首挺胸,精神抖擻,跑姿堅定,鏡片里雙目堅毅,銀發似雪飄逸,美髯勁如張戟。人物主體突出,背景虛化,形象極為生動。當時一入眼,腦際立即閃出標題《在人生的跑道上》和配詩。
李嚴兄的這張優秀攝影正是王文章先生鴻爪雪泥、跌宕起伏、波瀾壯闊人生的大寫意;正如《瓦窯堡兒女》中【王文章】辭條——
1923年2月出生在陜北子長縣熱寺灣鄉王家溝村。11歲參加革命,任兒童團團長,帶領小伙伴們學文化搞宣傳,配合游擊隊行動。三、四年后入團、入黨,再一年后到子長縣楊家園子鄉政府任文書兼鄉游擊隊文書、鄉民政干部,24歲轉入游擊隊。26歲起歷任陜西扶風縣絳帳區副區長、區長、縣民政科科長、中共扶風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縣委書記。33歲到中共中央西北第二中級黨校學習兩年,畢業后到陜西商洛地區民政局任局長。36歲任國家冶金部商南鎳礦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兼工會主席。38歲時鎳礦下馬,因反映礦主要領導貪污腐化被打成“反黨分子”,次年省委派工作組調查后予以平反。1962年10月任第五機械工業部西安慶華電器制造廠工程處書記,45歲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下放磚廠勞動改造,49歲時予以平反,后任慶華廠火工車間書記、廠清倉辦主任、廠電車辦主任。57歲退居二線后仍進行兵器調研工作。64歲離休后享受地市級待遇,壯心不已,參加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獲大專文憑并積極組織周圍書畫愛好者學習、交流,多次舉辦書畫展覽。67歲逝世,治喪期間,習仲勛、馬文瑞、汪鋒等中央領導發來唁電,各界群眾一千多人參加了葬禮,陜西日報發了《訃告》,骨灰安葬在西安烈士陵園。
我將這張照片和配詩一并寄給廣具影響的名刊、遼寧省的《老同志之友》,承蒙厚愛,很快就刊登在1988年第2期封二頭條。隨后省內外多家報刊轉載刊發。后我在報刊亭購數本這期《老同志之友》贈李嚴兄,并委托慶華廠熟人轉贈王文章先生。在贈王先生這本雜志的美照和配詩的下面,我特意毛筆書“王先生作念 一九八八年五月六日 馬士琦於半杓軒”并鈐白朱兩小印。
時過36年,現在看來,當年李嚴仁兄的攝影佳作和我所配拙詩不僅是對老紅軍王文章先生精神、風骨的展現,也是對各個時期老人們一往無前風貌的禮贊——
“縷縷銀發抖落歲月的塵埃,
胸裝未來豈能用‘精神’二字充填。
這漫長的人生跑道啊!
您的足下永遠是零的開端。”
馬士琦
2024年11月1日草于半杓軒
肖曉寧、王謙兩位先生發給馬士琦先生的圖片。是三十六年前馬士琦贈王文章先生《老同志之友》的封二。
馬士琦先生作品剪貼本中的《老同志之友》1988年第2期封二。
王文章先生肖像
1923年2月1日-1990年6月3日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