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彥強
“新書來了,大家快去搬書!”每次開學,最讓人期待的就是發新書和包書皮。
我主動和班里幾個活躍的男同學幫著老師搬新書,然后按科目一字排開,班長一邊叫著學號,我和同學一邊有序發新書,自己的新書往往是最后才領到。
新書到手,聞著書本散發出來的墨香,我迫不及待仔細地看一遍前邊彩頁,低著頭再翻一通,別提多珍惜了。
老師示意大家安靜,然后布置回家后要及時給新書包書皮。
那時候,最流行的書皮材料是舊年畫、舊掛歷。年畫因要在墻上貼好幾年,只有買了新年畫,舊的才會被換下來,而掛歷當時我家壓根就沒有,所以用年畫和掛歷包書皮是沒法實現的。
母親退而求其次,用舊報紙或大開本的舊雜志幫我包書皮,左疊右折、上撫下壓……母親總是點燈熬油費半天勁兒才能包完。現在想來,母親眼神不好,除了年紀的原因外,和總是熬夜做這類細致活有關系。
與別人不同的是,母親包書皮十分精細,不僅要求和書本嚴絲合縫,還要專門找來兩張稍硬的紙板墊在書皮下面做書本封面,以增加書皮的耐磨性。
但報紙的紙質比較差,一點兒不耐磨。到了學期末,不僅書皮不見了,封面也會不見,書角也卷成了圓形,有的書還會少幾頁甚至十幾頁,父母說我:“你吃書呢!”
后來,從商品包裝上拆下來的牛皮紙成了書皮的“主角”。牛皮紙紙質厚實,柔韌性強,還十分耐磨,即使偶爾淋點雨也不會有事,是做書皮的“上佳選擇”。這時候,我也學會了如何包書皮,回家翻找平時積攢下來的牛皮紙,平整地鋪在桌上,依照書本的大小薄厚,將其裁剪成份,把課本鋪在上面,中間部分劃出三角口,包的時候每折一下,都會用力壓,力求牛皮紙和書合縫更嚴實。包完一本就找一堆重物將其壓在最下面,防止反彈,然后慢慢寫上班級、姓名,才算大功告成。
班里手巧的女生,還會在書皮上畫出漂亮的圖案,或者貼上彩色糖紙,美觀又精致,讓人十分羨慕。
再后來,塑料書皮就誕生了,而且有大有小,按照書本大小花幾塊錢買回來,往書本上一套,再用配套塑料夾子一夾就完事,特別方便。它比牛皮紙結實、耐磨耐臟,但也有缺陷,一是塑料夾子容易壞也易脫落;二是塑料本身滑,再加上夾子的原因,使書本重心不穩,但摞在桌上時,常常會滑成一溜,完全沒有“排面”。
現在,學校門口大大小小的商鋪、文具店里各種顏色透明膠紙制作、涂有黏膠的書皮就擺滿了貨架,用這種書皮包的新書平整板正,包裝袋里還附有“檢驗報告”,讓家長放心使用。
給嶄新的書本包上或粗糙或華麗的書皮,就在這一裁一翻之間,透著的是父母對孩子在新學期的期許,也是濃濃的愛。
隨著社會進步,書皮的制作工藝越來越先進,設計也越來越精美。用報紙、掛歷、牛皮紙包書皮的事或許會被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或會被定格在某個特定的年代,化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但通過包書皮透露出來的對書本的尊重,對知識的渴望亙古不變。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