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文化討論一直是學術界的一門顯學,并幾度成為社會思想啟蒙的重要論題,而報紙、雜志從來都是討論的重要陣地。日前,由首都青年記者協會主辦的一份以文化討論為宗旨的思想性雜志《文化縱橫》月刊創刊。15日,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的 《文化縱橫》創刊會暨“時代變遷與中國的價值重建”研討會上,曹錦清、劉擎、羅崗等滬上學者就這一本思想型雜志和文化議題展開討論,避免就文化談文化,注重由問題談文化成為與會學者對這一新雜志和文化討論的期許。
《文化縱橫》的主要編輯隊伍來自以前的《戰略與管理》雜志,在辦刊宗旨上既秉持學術性又具關懷意識。據總編楊平介紹,《文化縱橫》將以推動中國的文化重建和價值重建為己任,關注現實生活中活的文化,重建中國文化價值體系。楊平還表示,《文化縱橫》將避免學術期刊化和圈子化,要對現實問題有自己的關懷和見解。
三十年來,文化討論從來沒有中斷過,相對于1980年代文化討論存在于廣泛公共領域,自1990年代以來文化討論越來越局限于學院化和專業化,對社會思潮不再具有重要的推動力。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汝倫認為,無論是 《文化縱橫》還是文化討論,目前都應該少談些主義多研究些問題,超越左右爭論,進入問題實質的討論。對此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蕭功秦回應道,目前人文學術界的現狀是, “很多文化討論和學術雜志都已經喪失了問題意識”。
《文化縱橫》和文化討論要避免問題意識的喪失,但在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擎看來,討論還需要走出校園和學術圈,“《文化縱橫》1980年代的痕跡太重,文化建設是實踐行為,它需要吸收更年輕、非專業、非學院的讀者、作者,現在很多資源都在學院外,千萬不要就文化談文化。”
剛出版的 《文化縱橫》9月試刊號上,多篇文章顯示了雜志明顯的文化政治訴求,華東師范大學羅崗教授認為,不要把嚴肅的文化政治問題轉變為一個文人話題,“不要像其他報紙雜志那樣,有太多的文人氣。”(石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