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壩村新貌
謝壩村位于安康市漢濱區黃洋河東南部,與平利縣接壤,境內海拔最高近1800米,曾經是縣河鎮最偏遠、最貧窮的山村。
昔日,進入該村廣溝、三合片區看不見一條硬化道路,更看不見住磚瓦房的人家。
如今,20多公里的硬化道路即將連貫全村,大部分貧困戶住上了磚瓦房或樓房,一批產業集群正在形成……2016年,全村如期實現整體脫貧。
4月12日,記者在村里看到,兩層高的村黨支部、村委會綜合活動室主體工程已竣工,門前的文化綜合廣場地面已平整,正在進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這三、四年來,我們村‘舊貌換新顏’,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主任陳宗奇感慨的同時,道出了變化的原由,“沒有省總工會的幫扶,村民過不上如今的好日子。”從道路到房屋,看得見的變化
從平利縣境內的姜埡子進入謝壩村的廣溝,一條2.3公里長的水泥道路“鑲嵌”在如詩如畫的春色中。這條“脫貧路”不僅讓行人沉浸在美景之中,更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2014年,該路開始修建,省總分批進行投資,于2016年進行了路面硬化。
“脫貧路”建成后,該村七組的貧困戶趙家富在扶貧搬遷安置政策的幫助下,于去年冬月建成了三間磚混結構的新房。記者走進屋內參觀,只見客廳、臥室、衛生間、廚房裝修一新,衛生間還安裝了熱水器。
65歲的趙家富感激地說:“如果沒有省總工會修建的‘脫貧路’,如果沒有政府的好政策,我這一輩子都住不進磚瓦房。”
陳宗奇告訴記者:“趙家富是并村前,原廣溝村第一戶修建磚瓦房的。繼他之后,分散安置的貧困戶也都建了新房。”
在記者走完這段水泥路后,只見一條泥土道路正在硬化施工,幾輛裝載砂石料的汽車來回跑個不停。
陳宗奇介紹說:“除了這一段道路在硬化施工外,村委會附近的一段路面也正在硬化施工,如果順利,到年底,20多公里的硬化道路將連貫全村,徹底改變以前村民雨天出門一腿泥的狀況,這可是我們幾輩人做夢都想不到的事。”
在這條道路旁,作為省總領導的包幫戶,村民汪德平家的舊房加固改造工程已經完工,工人正在給他家修建廚房。此時,紅色的屋頂在正午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
由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張仲茜聯戶包幫的貧困戶袁和倉家,已建起了三間磚瓦結構的新房。而其在春節過后,通過勞務輸出在外務工。
陳宗奇感慨道:“袁和倉有輕微智力障礙,父親患腦梗、母親75歲,家庭生活困難。如今在省總領導幫扶下,實現了如期脫貧,還住上了新房。”
站在縣財路上,記者望向謝壩村村委會,一幅田園美景圖映入眼簾。只見一條被村民稱為“龍廣路”的硬化道路,如一條長龍盤踞在青山綠水間。陳文平、張祥春、袁致剛、袁守平、袁和軍、袁致成、王家林等貧困戶的新房便坐落在附近。目前,該村貧困戶已解決了安全住房的問題。
陳宗奇高興地說:“水、電、路、房子的問題都已解決。用不了多久,我們村還會成為鄉村旅游點。”
旅游,作為省總扶持該村脫貧的一項產業,陜西職工旅行社(省總下屬單位)將對該村進行調查研究和規劃設計,在基礎設施基本到位后,將其納入鄉村旅游線路。(下轉二版) (上接一版)從主席到干部,讓群眾感受到真情
“白主席還來過咱們村!”在汪德平家里,村里的幾戶群眾說到白阿瑩主席及省總工會各位領導對他們的關心和幫扶,言語里都流露著無盡的喜悅和自豪。
今年65歲的汪德平夫婦帶著一個正上學的孫女生活,兩口身體長期有病,本是社會保障兜底脫貧的他們,在省總領導的關心鼓勵下,從前年起開始發展起了養殖產業。2015年買了5只羊仔,當時每只有二十多斤,現在每只已經八九十斤重了,其中兩只母羊已經懷孕,他打算把將來的羊仔自己繼續喂養,擴大養殖規模。“我買羊仔的錢里面,還有白主席給我的1000元哩!”
今年3月18日,省總工會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周樹紅又一次去他家里看望時,幫助了500元資金,他用其買了2只豬仔,另外還打算再養殖十幾只雞。汪德平說:“日子慢慢好起來了,不知道咋樣感謝領導們對我家的關心和幫扶。”
“就在這一天,省總處級以上干部一行40多人,分別走訪慰問了二百多個農戶。”在謝壩村扶貧工作組組長成偉的感受里,省總工會領導和駐村的干部對謝壩村的扶貧包幫是真抓實干,是帶著工會組織的責任投入了真情。
“從白阿瑩主席到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各位副主席及各位處級干部,都先后到村里多次。有的領導每年來幾次,每次來都深入農戶,調查了解情況,召開座談會,聽取我們的意見和要求,幫助群眾和扶貧工作切實解決的具體問題,讓我們都很感動。”他說,“我對省總派駐村里的每任第一書記也是非常敬佩,每次和他們一起走村串戶,訪問群眾,指導生產,在山路上一走就是一整天,沒聽見誰叫過苦。”
作為對口幫扶單位,省總工會處級以上干部對謝壩村貧困戶聯戶幫扶做到了全覆蓋。從主席到駐村干部,一對一與貧困戶結窮親,從幫助貧困戶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脫貧信心開始,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按照“一戶一策”的措施,扎扎實實幫助貧困戶解決脫貧問題,讓當地干部和群眾感受到了真心、真情、真意。
“省總工會領導包幫謝壩村的工作作風扎實過硬,為我們基層干部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聯系該村扶貧工作的縣河鎮人大主席周煒說,讓當地干部群眾感動的還有一件小事,去年底臨近春節時間,省總工會機關黨委組織黨員干部到謝壩村,冒著嚴寒,趕著山路,分別為25戶貧困戶送去了米、面、油及棉被等物品。
從抓培訓扶智到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省總工會自包幫謝壩村以來,不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資金投入逐年增加。三四年來,協調或帶動社會各方面,累計投資該村的各項建設資金達2000多萬元。
按照漢濱區精準脫貧“七個一批”幫扶措施和整體要求,截至去年底,謝壩村實現產業發展脫貧79戶、移民搬遷脫貧22戶、教育扶持脫貧46戶、生態補償脫貧46戶、勞務輸出脫貧57戶、醫療救助脫貧65戶、社會保障兜底脫貧57戶。目前,該村不僅實現了整體脫貧,村容村貌和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發生了根本變化,并且在推進產業發展中,全村發展形成的顯兵、德存、潤土、安澤等5個種植、養殖產業發展合作社,帶動152戶526人走上了致富路。從促脫貧到抓提升,越來越給力
謝壩村作為去年的脫貧村之一,在漢濱區“銷了號”,但是省總工會的幫扶工作沒有停止,今年圍繞著力抓鞏固提升,繼續把駐村聯戶扶貧納入工作總體布局,作為圍繞大局、服務中心的重點工作之一,加強領導、認真部署,堅持不懈地真抓實干。
4月6日,省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張仲茜履職后的第一次基層工作調研,就來到了所包幫的謝壩村,組織召開該村產業發展幫扶座談會,聽取7個村上種、養殖產業大戶的基本情況,了解他們發展產業面臨的困難,提出幫扶發展的具體措施和要求,并向村、鎮、區和駐村干部安排和分解了各項具體工作任務。
在這次調研中,張仲茜還邀請了一位特別的客人——安康陽晨現代農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楊大平,為該村帶去了“公司+農戶”的養豬產業發展新模式,農戶繳納300元押金,公司提供豬仔、豬舍標準化建設指導、養殖技術培訓、飼料供應,并確保成豬收購和每頭豬至少200元收益。同時,參加培訓的勞動力,還可以選擇到公司直接就業。省總工會駐村干部呂斌說:“張主席的這一舉措,不僅為村里的農戶拓寬了一條穩定的產業發展渠道,還增加了一條勞動力就業脫貧致富的路子。”
針對該村今年新增的17個貧困戶,對有智力和勞動能力的,將通過抓培訓,轉變觀念,掌握技術,激勵鼓勵,讓他們參與企業的經營合作,零風險投資,享受紅利,變輸血為造血,實現穩定脫貧。對于個別因病返貧的戶,邀請交大二附院的醫生為他們上門看病,同時通過成立村上工會組織,在6月份組織農民工集中入會,一方面解決全村在外務工的農民工維權后顧之憂,另一方面將其吸納入工會組織后,為其辦理互助保障,采用理賠、救助、慰問三結合的方式,解決或緩解他們的經濟困難。同時,繼續大力抓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大力抓好能人帶動,促進全村產業發展;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為養殖、種植等產業的深度發展和群眾奔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那一天,張主席一行早上7點多出發,到晚上8點多才從村里返回,讓我們這些基層干部身體都感到吃不消,而他為了這個村更好的發展似乎有操心不完的事。通過這次,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工會組織領導的認真和對群眾的負責精神。”成偉說。
記者了解到,省總工會今年扶持該村發展給力的方面還有更多,資金預算由去年的80萬元增加到了100萬元。“領導這么重視,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嚴格要求,讓我們感到抓緊落實各項工作任務時不我待,必須盡職盡責、盡心盡力。”駐村第一書記莊華章說,自從今年駐村近兩個月,他們協助鎮村干部已經先后完成了該村謝壩、廣溝、三合片各戶的漢濱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協議簽定工作。記者采訪時,他們正在組織協調舉辦今年第一期養豬培訓班的具體工作。
張仲茜表示:“所做的各項工作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鞏固提升,打牢基礎,深化可持續發展,建立穩定長效的機制,讓群眾如期達到同步夠格小康。”本報記者楊志勇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