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古城西安初降瑞雪,氣溫驟降。但在中建七局四公司漢都新苑項目工地卻是一番火熱的勞動場景——施工主體上,各工種職工各司其職;塔吊上,司機將建筑材料準確無誤放到指定地點;腳手架上,不時閃現(xiàn)職工的身影……在工地東北角,整齊劃一的生活區(qū)內分布著寬敞的洗澡間、明亮的晾衣房、干凈的宿舍。
今年以來,該項目部狠抓建會、建家工作,結合生產特點,開啟了農民工現(xiàn)代管理模式,讓近2000名農民工在工地過上“現(xiàn)代生活”,感受“家”的溫馨。有了“娘家人”工作更安心
“工會組織在發(fā)展,我們不能局限于對職工的管理,要將更多的農民工吸納進工會。”項目部工會主席李林海對記者說。
今年6月15日,項目部工會聯(lián)合會成立,并在當日舉行了農民工集中入會行動,吸納300余名農民工加入工會。
“以后我也是有組織的人了,出門在外有了‘娘家人’當靠山,工作起來就更安心了。”一位入會的農民工激動地說。
工會成立后,他們在總結公司現(xiàn)有項目部工會聯(lián)合會組建經驗的基礎上,積極發(fā)揮工會作用,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通過邀請專家授課、座談交流等方式,培養(yǎng)職工“常想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能力,成為企業(yè)與職工之間溝通的橋梁。
在工程建設中,項目部工會聯(lián)合會與6家勞務公司攜手,健全了橫向聯(lián)動共建機制,積極開展建會、建家活動,對出現(xiàn)的農民工權益問題,做到及時溝通、處理,將問題在源頭化解。
通過一些列舉措,農民工入會的積極性高漲。目前,項目部在崗的2000余名農民工已全部加入工會。建好“家”讓農民工“安居樂業(yè)”
安居才能樂業(yè),項目部工會聯(lián)合會為解決農民工后顧之憂,全力建好“農民工小家”,讓農民工在工地吃得滿意、住得舒心、干得開心。
進場初期,他們投資500余萬元修建了近4000平方米的生活區(qū),施行實名制管理、物業(yè)化管理。
在生活區(qū),有集體宿舍200余間、食堂3間、超市2家、衛(wèi)生間3處、晾衣棚1個,同時配備25輛自行車方便農民工出行。并外聘專人保潔,保證辦公區(qū)、生活區(qū)環(huán)境干凈整潔。
采訪中,剛洗完澡的一位農民工高興地說:“出來打工這么久,只有在這里24小時都能洗熱水澡。”
李林海介紹說,農民工平時最多的訴求就是反映看病難,為解決這一問題,項目部在工地設置了醫(yī)務室,里面有病床和常用藥品。同時聘請公司醫(yī)院醫(yī)師常駐工地,保證農民工的身體健康。
“我和媳婦都在這里工作,工地上住宿有宿舍、購物有超市、洗澡有熱水、看病有醫(yī)院,在這里干活人踏實。”一位來自四川的農民工張師傅對記者說。文化暖流浸潤精神“荒漠”
前不久,項目部工會聯(lián)合會邀請長安大學藝術團到工地演出,項目部管理人員、農民工也紛紛登臺表演,大家高興地合不攏嘴。
項目部辦公室董凱亞說:“在工地,生活相對枯燥,所以要想辦法豐富農民工的精神生活。比如,我們有一間影音放映室,堅持每周放映兩部電影。每到放映的晚上,影音室總是爆滿。”
此外,他們還修建了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和活動室,積極組織農民工參加各種比賽和娛樂活動,用文化暖流浸潤農民工的精神“荒漠”。思想技能雙提升打造成長孵化器
“要讓農民工在這里漲知識、強技能。”李林海說,11月22日,我們承辦了公司質檢員暨鋼筋綁扎技能大賽,就是讓農民工將自己的潛能和優(yōu)勢盡情發(fā)揮,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工匠精神’。”
項目部充分利用職工書屋、農民工業(yè)余學校,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幫助農民工提高思想認識和技能水平。此外,對每名新進場職工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目前已開展安全教育80余次,受教育2000余人。
“項目部工會聯(lián)合會就是要解決農民工的切實需求,提升他們的群體存在感和幸福感。讓遠離家鄉(xiāng)的他們在這里過得舒心。”李林海說。本報記者鮮康
責任編輯:sxworker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