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非遺保護協會花饃傳承人田孝潔展示花饃。
隨著春節腳步漸近,西安街頭巷尾彌漫著濃濃年味兒。“花饃又稱花面,學名面塑,盛行于陜西一帶。”西安非遺保護協會花饃傳承人田孝潔這幾天正忙著準備花饃,為新春佳節增添一抹獨特的色彩。
2月6日,記者走進田孝潔的工作室,一股淡淡的麥香撲鼻而來,一排排花饃整齊地擺放在鍋里,色彩斑斕,形態各異。有的形似金魚,寓意“年年有余”,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有的則如盛開的花朵,寓意“花開富貴”,象征著繁榮和幸福。
“花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種傳統工藝,更是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傳承。”田孝潔身著紅色中式服裝,總是笑瞇瞇的。她手法嫻熟,面團在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這么漂亮的花饃是怎么做出來的?帶著好奇,記者卷起袖子,參與了制作龍年花饃。取一塊面團滾成長條,一頭大一頭小,做成龍身;取小面團滾成長條做龍須,小圓球做龍珠……在田孝潔指導下,記者小心翼翼地插上龍角,用剪刀剪出龍鱗。
點上代表龍眼的珠子,整個花饃栩栩如生。田孝潔看著與記者共同完成的花饃說:“花饃不僅是對傳統技藝的傳承,還蒸出了滿滿的幸福味。”
制作過程中,記者感受到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匠人的智慧和心血。花饃不僅要注重整體造型和色彩搭配,還要精心雕琢每個細節。“構思和設計是制作花饃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為了龍年花饃的完美呈現,田孝潔早在大半年前就開始設計構思,正如她所說,制作花饃,最重要的是熱愛、精心與匠心。
除了傳統花饃,田孝潔還致力于研究各種新品種,如水果系列、卡通形象等,這些新式花饃既保留了傳統韻味,又融入了現代元素,深受年輕人喜愛。“隨著時代發展和人們審美的變化,傳統花饃也要與時俱進。”田孝潔說。為了更好保護和傳承花饃制作技藝,田孝潔經常參加各種交流活動,也會和其他非遺手藝人一起走進社區、愛心機構教授花饃手藝。
春節前夕,田孝潔從早上起床忙至凌晨兩三點,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一個個熱騰騰、胖乎乎的花饃在氤氳的蒸汽中出爐,我心里也暖乎乎的。”田孝潔說。
見習記者 陳沐妍 實習生 劉文婧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