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工網訊 (陳乾寶 辛恒衛)深秋時節,在鎮安縣木王鎮米糧寺村,機器轟鳴,人聲沸騰,一派繁忙熱鬧景象,走進一看,原來是米糧寺村黃顙魚水產養殖園區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建設。
今年38歲的紀宏武是土生土長的木王鎮米糧寺村人,大學畢業后就在江蘇常州、江西上饒等地從事電商和水產養殖業,一干就是10年。2022年初,木王鎮緊扣“一廳四地”發展定位,通過招商引資,成功招引在江蘇常州創業成功人士、鯉躍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共產黨員紀宏武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其實,每次回到家里也看到了家鄉產業基礎弱,父老鄉親又沒有掙錢的門路子,一些鄉親們為了掙錢,年一過就坐上車背井離鄉外出去務工,遇上運氣好點的,一年還能掙幾個錢,運氣不好了,年頭到年尾回家時連個路費都沒有,耳聞目睹到這一切心里也不是滋味。我這次在米糧寺村實施的黃顙魚水產養殖基地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9億元,分三期建設,擬建成以集水產養殖、水產品深加工、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農漁融合生態康養綜合基地,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可達3億元,既使自己增加收入,也讓鄉親們不跑遠路在家門口掙點錢。”紀宏武說。
為了加快推進項目落地,木王鎮堅持“建三鏈、派三員、創三優”的“三個三”機制推進項目建設。
建“三鏈”強保障。由鎮黨委書記為產業鏈鏈長,5名黨員為成員的黃顙魚水產養殖黨小組,通過全程參與、服務項目,真正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通過黨小組的示范引領,吸納當地優秀老黨員出謀劃策,群眾投勞務工,干事創業青年參與管理,已有12名黨員參與項目建設,把有能力、有擔當的黨員聚集在產業鏈上;項目建設期間,吸納100余人務工,其中脫貧人口54人,人均增收10000多元,27戶年均獲得土地流轉補償3萬元。同時,村集體經濟通過入股分紅的方式年均可分紅25萬元,切實讓農民富在產業鏈上。
派“三員”強服務。選派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擔任協調員,為項目提供前期規劃、審批、政策扶持、日常協調等政策服務保障;選派技術過硬的土專家原木王鎮水保站站長葉文斌同志為項目技術指導員,為項目建設提供水源地選址、管網鋪設、蓄水池建設等專業技術服務;選派協調能力強的米糧寺黨支部書記程明星為網格員,為項目建設提供前期土地流轉、矛盾化解、安全生產等建設的外部環境服務。
創“三優”提質效。創優營商環境。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等四套班子領導先后多次深入園區視察指導,縣級相關部門圍繞項目建設需求,多次召開現場辦公會解決問題,鎮村積極配合做好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創優班子建設。以米糧寺班子建設為重點,配強聯村領導、包村干部3人,增配村班子2人,建立專項培訓、專題推進、聯席研判三項制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創優業態轉型。立足“生態康養”,以米糧寺村黃顙魚水產養殖園區為基礎,著力培育觀光、休閑、康養農業等新業態,推動農村變景區、產業變景點、農房變民宿、農產品變商品,不斷促進業態轉型發展。
“在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米糧寺村黃顙魚養殖園區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任務,投資5000萬元,占地50畝,新修7000立方蓄水池一座,建成現代化大棚2個8000平方米,安裝養殖圓桶100套,是目前陜西境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陸基循環水高密度養殖基地。2022年10月投產,投放魚苗40余萬尾”,紀宏武高興地說,“目前,二期項目已全面啟動,計劃投資6000萬元,占地80畝,建設標準化廠房2萬平方米,安裝循環水設備50套,加熱設備50套,新增養殖圓桶300套,實現24小時恒溫養殖,年產商品魚450萬斤,產值9000萬元。預計到2024年6月前建成投產。同時,謀劃儲備三期建設項目,計劃再投資8000萬元,新增養殖圓桶600個,實現年商品魚900萬斤,產值1.8億元”。
“紀宏武的黃顙魚水產養殖園的建成,不僅讓鄉親們流轉土地拿租金,還少跑路在家門口掙到了錢,而且集體經濟得到了發展”。米糧寺村黨支部書記程明星說。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