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師生感情,安康市嵐皋縣民主鎮鐵佛小學教師包芳走進留守兒童;因為愛心與細心,她看到了許多令人揪心的畫面,并攜帶春風走入那些畫面,去溫暖一顆顆童心。
一張圖畫
喜好畫畫的小敏,畫了一位漂亮的女士左手拉著一只巨大的拖箱,右手拉著一個歡樂的小女孩兒。細心的包老師發現后,輕聲問她:“畫面上的人,是誰呀?”
一向不茍言笑的小敏,眼睛盯著腳尖,輕聲回答:“那個小女孩兒,是我”
“那么,大人是誰?畫面上的你為啥那么開心?”任你再問,小敏不再說話。
過了兩天,包芳利用家訪的機會,去問小敏的爺爺。老人家眼含淚水,唉聲嘆氣地說:“小敏的媽媽自出門打工就沒回來過,已經走了五六年,誰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所以,小敏心目中的媽媽形象,只是臨別時那個穿裙子、拉拖箱的樣子……”
聽了小敏爺爺的介紹,包芳發誓要給小敏找到媽媽!她發揮“桃李滿園”的優勢,在全國各地廣泛詢查。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找到了小敏的媽媽!當母女二人啟動視頻聊天時,兩人互望一眼就放聲大哭,包老師看到這一幕也覺得心酸不已,陪著一塊兒失聲痛哭……
小敏找回了媽媽,找回了童年的歡樂,學習也成績突飛猛進。
憑著這顆善心,這些年來,包芳先后挽救了14個家庭,為留守兒童留住了親情與關愛。
一幅家庭圖景
向來學習優秀的三年級學生小靈,本學期表現異常:上課不聽講,老是淚水長流地仰望屋頂;下課愛獨處,甚至自言自語;作業不完成,寫字潦草,滿紙亂畫。
包老師拉著小靈的手,來到心理健康教育室,坐在沙盤前,柔聲問她家里有什么人,小靈呆望著,不回答。
包芳指了下沙盤上別人剛擺的一組家庭圖景,讓小靈擺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小靈看了一眼那個“團圓圖”,一伸手打散了那幾個塑料人兒,“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當天下午,包芳就去家訪。從爺爺奶奶口中得知,小靈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她明白了,這又是一個心靈遭受創傷的留守兒童。
包芳猜想,這孩子可能對父母有怨言。于是,便在聊天中不經意地問了句:“爸爸媽媽多久沒有回來了?”小靈開口了:“兩個騙子,過年都不回來!我把省錢給他們買的禮品,還有獎狀、紅花,都丟進豬圈了……”說完,忍不住趴在包芳的懷里放聲大哭。
當天晚上,包芳打通了小靈父母的電話,得知他們是因擔心春節回家花費大,為了省錢才沒回來。她就以老師、老鄉、老大姐的身份,把這對年輕夫妻批評了一頓。父母認識了錯誤,兩人輪換著每個季度回來一次,而且向小靈保證再不食言,再不騙她。
一株被寒風凍傷的小苗,在春風中揚起頭來,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一組表情照
周五下午放學之后,包芳老師正在家里吃飯,卻從朋友圈看到了一組表情包:一個小女孩在集鎮東頭的十字路口東張西望,茫然無措。
這不是一年級的小燕子嗎?她立即放下飯碗,飛快地向街頭跑去。
小燕子家住小溝村,離學校十多公里。和十幾個一年級的留守兒童一道,成了生活只能“半自理”的寄宿生。包老師所說的“半自理”,是指他們會穿衣服卻不會洗衣服,能按時睡覺卻不能按時起床,會和大家一塊兒掃地卻不懂得個人衛生,甚至梳頭、洗頭都不能獨自完成。為此,在說服宿管老師收下他們之后,包老師就承包了他們的生活所需,成了一至三年級一百多個“半自理”學生的“包媽媽”。
那么,小燕子今天為啥是一個人走的?又為啥在街頭迷路了?
當包芳滿頭大汗地跑過去,才從小燕子那泣不成聲的訴說中得知:她把街道拐角處正在轉身的一位婦女當成了媽媽,一路追到十字路口時,并沒有看到媽媽,也不知該朝哪兒去,便一下子呆住了。包芳把驚魂未定的小燕子接回家,給她做飯、洗澡、剪頭發,又給她買了換洗衣服。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包芳成了一屆又一屆學生公認的“包媽媽”,也成了嵐皋名師、縣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省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其故事片還上了陜西電視臺。□李煥龍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