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他與中國橋梁的發展緊密相連。日前,又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中華技能大獎”,他就是中鐵寶橋集團工匠技師王汝運。
持續奮斗彰顯“老黃牛”精神
王汝運始終認為,作為一名一線工人,技術只能代表能力,實干才能代表品質,不好好干活一切都是零。
在國家重點工程南京二橋建設中,王汝運在橋面溫度達到60多攝氏度的環境中,連續奮戰一個月,平均每天工作超過14個小時,完成了大橋鋼箱梁環縫焊接任務,一次探傷合格率達到100%。僅他一人完成的焊縫總長度就達到2000多米,幾乎相當于長江南岸到北岸的直線距離。
30多年來,王汝運參建的重點工程總噸位超過50萬噸。參建工程先后捧回“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全國優秀焊接工程獎”“古斯塔夫·林德恩斯獎”等20多項國際國內大獎。
終身學習展現“孺子牛”精神
橋梁焊接勞動強度極大,技術要求極高。剛參加工作時,由于學歷低,王汝運看不懂生產圖紙,焊接工件質量問題多,關鍵生產插不上手。為此,他自費購買了大量焊接技術方面的書籍,堅持每天下班鉆研,經常熬夜到凌晨。30多年下來,他留下了十幾個厚厚的筆記本和7支寫壞的鋼筆。面對技術技能的不足,他勤學苦練,最終掌握了手工焊、氬弧焊等焊接方式,以及立焊、仰焊、全位置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等操作要領。
天道酬勤。王汝運先后考取了電焊高級工資格認證、德國NE287焊工證書、美國焊接協會《鋼橋焊接規范》等一系列焊工資格證書,成為中鐵寶橋首批認定的國際焊工之一,并被聘任為中鐵寶橋成立以來最年輕的電焊技師。
2017年,王汝運率隊參加了上海金磚國家國際焊接大賽,一舉獲得團體銀獎和優秀組織獎兩項殊榮,實現了中國中鐵在國際大賽中獎牌“零”的突破,也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工人、中國橋梁產業增添了一份自豪和榮耀。
銳意創新詮釋“拓荒牛”精神
王汝運常說,市場思維的改變,產品技術的升級,要求一線工人不僅要能干苦干,還必須會干巧干,不創新遲早會被淘汰。
工作以來,王汝運扎根中國橋梁制造一線,主持或參加了產品制造工藝攻關30余項,工藝革新60余項,解決制造難題100余項,自創焊接工法10余種,累計節約成本和創造價值1000余萬元;先后參與20余座國家重點橋梁工程建設,參建工程獲得國內外大獎20多項。王汝運成了行業內著名的電焊特級技師,并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陜西省十大杰出工人等稱號。中鐵寶橋成立以王汝運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培養出一大批技能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王汝運勞模創新工作室已成功躋身陜西省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行列,并被中國中鐵設立為首批“技能大師工作室”。
如今,已經年過5旬的王汝運,依舊奮戰在他所熱愛的電焊崗位上,為生產經營解難題、為創新創效出點子、為企業發展育人才,奮力書寫著打造中國橋梁“國家名片”的華彩人生!□蔣曉強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