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軍
民警張立勤,和我是同事,我倆同在一個單位上班,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桃園路派出所。我倆干的都是社區民警工作,派出所辦公室我在202室,張立勤在206室。單位宿舍我住309室,他住302室。開會、派出所布置工作,110出警,下社區工作,低頭不見抬頭見,基本上常照面。我除過所里正常工作以外兼寫單位對外宣傳報道工作,還是比較了解同事張立勤。
張立勤1997年從部隊轉業,分配到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到基層桃園路派出所工作,這一干就是24年。擔任社區民警以來,他幫助轄區精神病人解脫身上鐵鏈,治病恢復身體健康,辦理殘疾證、低保證明,找工作,挽救了一個即將崩潰的家庭;他在汶川“5.12”大地震,西安有強烈震感的危險時刻,沖進社區家屬院樓群中,解救躺在家中驚慌不安的孤寡老人;他幫77歲的退休老職工,解決了困擾20年之久的戶籍年齡問題;他在換發第二代身份證工作中,放棄了休假,自己開私家車,把年齡大,腿腳不方便人員,開車接到派出所里照像辦證;他常年累月下社區看望和關照孤寡老人。
2016年5月16日這一天,張立勤從工作了10年的桃園路派出所金光門社區,調到灃鎬東路社區時間沒多久。一天大清早,接到群眾報稱,社區部隊一家屬院內多數人搬離,僅剩下三戶人家,分居不同樓層,三樓有一名女子王某被丈夫囚禁在家,出不了門。聽到情況反映后,張立勤感到事態嚴重,放下手中戶口工作,立即驅車趕赴現場。知情人劉女士領著他上到三樓時,整個樓道都散發著一股刺鼻熏眼的臭氣。張立勤隨著劉女士走進房間大門那一刻,看到眼前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場景,使他感到吃驚和恐怖:一個蓬頭散發,骨瘦如柴的女人,瑟瑟發抖,一絲不掛地蜷縮在墻角。右手腕上栓著一條長長的鐵鏈,鏈子另一頭拴在柱子上。地上放著半盆飯菜和一碗水,女人渾身上下污黑,只能看到露出的牙齒,才有一點白色。手腕被鐵鏈磨爛,白骨顯現,看見讓人心里瘆得慌?谥泻托厍话l出陣陣呻吟,氣若游絲,斷斷續續。跟前這一幕瘆景,張立勤看到眼中,痛在心里。這位身高1.73米、體重164斤重的硬漢子,不由自主地鼻子發酸,眼里泛起淚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他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下來。他毫不猶豫地找來手鉗,三下五除二剪斷了鐵鏈。接著,讓劉女士幫忙,為王某梳洗,并穿上衣服。經向鄰居了解后,張立勤得知王某年齡50多歲,患有精神病。丈夫劉濤(化名)限制其自由已接近半年時間。
“一個大活人,囚禁了半年時間,這個混帳男人竟敢這樣干,他還是不是人。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張立勤警官怒發沖冠地罵道。他快步走到樓下,跑到門衛值班室,要來劉濤(化名)的電話,打過去了解情況,才知道劉濤是轉業軍人,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下班回家,怕妻子王某有時候精神病復發,上街惹事生非,無奈之下,只好把妻子鎖在家中。劉濤也曾想過為妻子治病,手頭又沒有這一筆錢,送妻子去醫院住院治療。這期間,他也曾求助相關部門,但一直沒有得到回應。張立勤盡管獲知原因,起了惻隱之心,但還是在電話里狠狠地批了這個男子一頓,叫他趕快回家。事后,張立勤又及時聯系了桃園路街道辦事處,詳細陳述了精神病患者王某的目前處境和家庭狀況,希望政府給王某辦理殘疾證和低保。隨后他又風風火火地聯系了西安市精神病院,在公安部門領導協調下,醫院答應收治王某。于是,張立勤一刻也不停,又驅車和劉濤一同將王某送到精神病院排隊、掛號、檢查。整整忙活了一天,回到社區時,他已經精疲力盡,靠在辦公室的坐椅上就睡著了。
在后來的時間里,張立勤帶著劉濤跑街道辦事處、殘聯、民政局。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辦好了王某的殘疾證和低保證明。有了這些相關資科,再經過張立勤多次溝通,精神病醫院為王某辦理了治療費用免除手續。經過半年精心治療,王某的精神狀況日漸好轉。
狗年春節前,張立勤警官與劉濤通電話,得知王某已經恢復健康,在北院門一家飯館,還干上了一份保潔工作。夫妻倆逢人便夸張立勤,稱張警官是危難之處見真情,是他挽救了我們一個家庭。有這樣的社區民警幫助,我們全家感到很幸福。
85歲的陳美林是金光門社區幾位孤寡老人之一,丈夫去世的早,無兒無女的她一直孤身一人,獨自生活。2000年3月,剛擔任金光門社區民勤的張立勤發現,小區家屬院門口,每天都有一個孤身老太太的身影,她總是將自己的右手藏在一個破手套中,后從社區干部和群眾那里,張立勤才知道老人丈夫去世了,身邊無兒無女,孤獨一人,生活沒有依靠?偸遣仄饋淼挠沂郑且驗樵缒甑囊粓鲆馔,導致老人手指落下了終身殘疾。
“下社區時看見這個老太太身邊連個陪伴說話的人都沒有,覺得老人很孤獨可憐。當時就想只要有空,就去看望照顧一下她,讓老人不再孤單,讓她和別的老人一樣,平日生活高興快樂,安度晚年”。從此以后,照顧陳美林老人就成了張立勤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8年時間里,不管是春夏秋冬、刮風下雨,張立勤只要下社區,都要去陳美林老人家里坐一坐,聊聊天,噓寒問暖。老人年齡大了行動不方便,他總是一聲不吭地幫著買菜,買面買米;老人牙不好,他就自己掏錢買些雞蛋、豆腐送到老人家中。逢年過節,怕老人孤單,他還會買些水果去老太太家中坐坐,陪老人說說話,幫著老人打掃室內外的衛生。老太太逢人便夸:“立勤心細,沒事就來看我,陪我說話,還給我買東西,給他錢他從來都不要。我看親兒子也沒有他這么用心,這么好。”逢年過節,幫著老人置年貨,貼對聯,掛燈籠,都是張立勤一手操辦。他動員全家齊上陣,和妻子、兒子一連幾個大年三十都在陳老太太家中過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時,西安有強烈震感。當時張立勤在派出所上班。地需發生后,他第一反應是立即沖出派出所下樓開車。當時同事都認為他要開車回家,去看望年邁的母親。但讓大家不解的是,他開車不是向回家方向出發,而是駛向另外一個方向。十分鐘后,他趕到了自己負責的金光門社區。地震的恐慌讓院內所有居民都往社區外的馬路上跑去,而此時的張立勤卻“逆流而行”,沖進了85歲老人陳美林家中。張立勤到時,無助的老人正驚慌不定地坐在家中床上,一直期盼有好心人的幫助。但在那個非常時期,又有誰會想到一個孤寡老人呢?看到老人安然無恙,張立勤一路上懸著的“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的心,終于放下了。他爭分奪秒,把老人從樓上背下來放到馬路上的安全地段,讓社區的同志負責照顧。隨后,他又顧不上休息一下喘口氣,帶領幾名群眾返回社區。他知道,社區家屬院樓上,還有一位臥床不起的殘疾癱瘓人于書娟,此時此刻,也可能等待救援。他一口氣沖上三樓,從空蕩蕩的三樓一間房子里,背出了獨自在家已經絕望的于書娟。在下樓時,老人緊緊地抓住張立勤的手,再也沒有松開。那段時間,張立勤幾乎都是在金光社區渡過的。他白天協助社區、駐地單位物業排查安全隱患,晚上又帶領巡防隊員晝夜不停地巡查,確保金光門社區在抗震救災期間,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009年6月25日、金光門社區的13位老人代表,一大清早就來到了社區門口警務站。原來,張立勤要帶他們去參觀浐灞生態產業園,讓他們這些平時不太出門的老人見見“世面”,感受—下西安古城新變化、新發展、新面貌。細心的他還為老人準備了遮陽帽、扇子、礦泉水等防暑降溫用品。看到老人們開心高興的樣子,張立勤的臉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2006年,在實施集中換發第二代身份證工作中,張立勤經常深入社區講解宣傳。為了方便住戶辦理,他將居民的戶口本統一收集,安排時間、集中照像,為群眾減少了許多麻煩。對于年齡較大人員,考慮到腿腳不方便、前來派出所路遠辦證難的情況,張立勤放棄自己的休息日,開車接送這些群眾來所里辦證。對一些特困戶或急需身份證的群眾,他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辦好,并親自送證上門。社區群眾被張立勤的誠懇和熱情深深打動,大家說:派出所民警辦證工作,比咱都做的細致,想的周全。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事可以反映出警察的愛民之心。
2014年3月24日,家住西安市蓮湖區灃惠南路的西電公司退休職工,77歲的葛國良來到桃園路派出所,逢人便說:“感謝民警幫忙!”老人為何這么說呢?原來是社區民警幫忙解決了困擾他20年的戶口年齡問題。
葛國良兒子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他一個人退休在家,在他還未退休的時候,發現戶籍薄上將自己1937年出生的年齡,寫成了1939年出生,年齡差了2歲,退休年齡問題,辦理老年證問題,補發增加退休工資等等一系列問題,一直困擾著他的工作和生活。
20年來,老人從未放棄更正自己出生年齡的愿望,這件事卻因種種原因一拖就是20年。去年11月,桃園路派出所金光門社區民警張立勤,在社區走訪時,聽到群眾反映葛國良的問題后,立即到葛國良家中了解情況。隨后,民警張立勤隨即展開調查工作,從派出所戶籍檔案室調取有關材料,到西電公司整流器廠老干室查閱葛國良的原始檔案及相關資料,走訪葛國良單位的同事。經過多方調查取證和努力,張立勤于3月5日,把更正過年齡的戶口薄送到葛國良手中。“沒有張警官,我的事肯定辦不成。”葛國良逢人便夸張立勤。
2019年6月22日,張立勤從桃園路派出所調到大興路派出所,任大興西路社區民警。當筆者問張立勤到新單位社區工作有什么想法,張立勤憨厚地說:“我是人民的警察,只想實實在在為群眾辦點事情”。張立勤是一個有著36年黨齡,干警察工作24年,今年已是56歲年齡的老民警了,雖然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工作勞累時會感到胸悶,活動量大后氣促,有時頭痛、頭暈,平時身體感到不舒服時,按時吃藥。他從不請假,每天照樣在派出所按時值班,接處警工作。張立勤說:“年輕時總盼退休,可真到了那一天,心里還真不是個滋味”。他說現在工作起來更用心了,總覺得時間一天到晚不夠用。他說還有很多工作要干,哪怕明天退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崗。
社區民警張立勤和許多民警一樣,在基層派出所堅守一線工作崗位,為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默默奉獻。正如歌曲《萬家團圓頌平安》歌手蔡國慶唱的:“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刻/是誰悄悄忍受著寂寞/含淚凝望山和水/胸中流淌詩和歌/用雙肩扛起萬戶千家的生活。”
萬家燈火,平安是福。戰斗在基層戰線的公安民警們,用平凡的事跡,譜寫了一首又一首可歌可泣的贊歌。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