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家養老中,比較突出的困難是吃飯問題,‘吃得好’逐漸成為提升老人生活質量更重要的一環。”加大社區養老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讓老人盡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協主席、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岳華峰關注的問題。
2012年,陜西省民政廳印發《關于2012年“社區老年餐桌”建設的指導性意見》文件,西安市開展了老年餐桌建設試點活動,經過8年的努力和市場考驗,全市建成社區助餐服務點534個。一些老年餐桌獲得市場的認可和老人的點贊,但老年餐桌發展中也受到多種因素制約,面臨社區場地緊缺、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服務人員不專業,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造成各區域發展不均衡,品質難以保證。
岳華峰調研發現,在市場層面上,專業的老年餐飲企業少,能形成品牌且有持久性的更是鳳麟毛角,缺少標準和市場引領。現有餐飲企業缺乏對老年人身體機能、飲食搭配等研究,對老年人飲食需要了解不深,造成老人不吃老年餐,同時高齡、失能失智這類特殊群體老人配餐上門也存在問題。此外,現有的老年助餐經營模式較為單一,老年餐市場需求與實際成本存在矛盾。
岳華峰建議,國家出臺配套政策、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應明確包括社區養老助餐所需的建筑面積、公益性質及水、電、氣等配套設施標準、經費來源;出臺養老助餐產業發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國家政策,明確老年餐桌的工作目標、布局標準、餐配標準、服務模式、配送服務、補貼制度等;市場監管部門應健全監督和審批工作,針對各地市目前已開辦的老年餐桌制定統一的評估標準,對老年餐桌經營狀況和就餐規模進行有效地評估。同時,國家應加強引導,鼓勵培育養老助餐品牌。通過規模化、連鎖化發展,培育孵化幾個影響力大、標準化水平高的名牌企業,支持品牌建設百花齊放。
岳華峰認為,應鼓勵老年餐桌運營者創新,探索建立多方合作的聯運機制。國家在推廣老年助餐企業時,應注意老年助餐企業要以示范性、綜合性、單一性的特點,分層扶植市場經營,滿足老人們的差異化需求。推動資源集約,統籌蔬菜基地、配送企業、中央廚房等掛牌,實現居家社區助餐點、餐飲企業老年餐桌或老年助餐企業互為補充的合作聯運模式。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文艷)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