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當賈忠平把加工合格的滾絲輪交到用戶手中時,客戶激動地豎起大拇指說: “不僅按節點交付,更為大飛機配套項目贏得了時間,賈忠平的確了不起!”
5月7日,貴陽一家單位打來緊急電話,為大飛機配套的某滾絲輪產品急需加工,找遍很多廠家均表示無法加工。干還是不干?干?加工難度太大,加工周期太緊!不干?這是為大飛機配套的產品,不僅責任重大,更關乎公司形象和后續市場的開發。領導想到了賈忠平,心里有了底氣,接下了這特急件加工任務。
零件從最初的鍛壓毛胚流轉到賈忠平的螺紋磨工序時,已經是5月19日了。這是零件的最后一道工序,按常理需要4天才能干完,但只剩2天時間,加之零件厚度又是平時加工厚度的3倍多,大螺距粗磨余量太大,時間和精度難以保證。賈忠平深知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經驗告訴賈忠平,砂輪的選擇對磨削效率和質量至關重要。他充分研究加工圖紙后,發現依據工藝卡片上標注的產品材料選擇砂輪的粒度非常重要。如果粒度大了,產品加工表面溫度過高,會產生零件退火,導致耐用性不高;粒度小了,砂輪磨損太快,螺紋齒高尺寸不易保證,影響加工效率。
他和技術人員探討、論證砂輪性能和適應范圍后,經過仔細研究,選擇好了砂輪,開始給工作臺掛輪。他先行計算好螺距和頭數以確定嚙合齒輪的大小搭配,掛輪參數一遍遍計算精準后,熟練搭配掛輪,左旋加1個過渡輪,右旋不加過渡輪,他念著 “磨工經”動作嫻熟地做好了生產前的準備工作。
“目測、耳聽、看火花”是賈忠平在對刀和磨削加工中的協奏曲。對刀是要準確目測出間隙,旋轉的工件向砂輪一步步靠近,清脆無顫動的磨削聲,工件磨削的火花大小和顏色,都是他做好對刀及調整磨削速度、進刀量的重要依據。對刀成功,轉速2000轉/分,零件對刀一次成功,螺距的半角尺寸好,粗磨、半精磨、精磨,賈忠平在每一個細節上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手眼耳并用,專注的神情、忘我的工作,伴隨著火花飛濺,兩天時間很快過去。當零件檢測合格,完全達到技術要求時,領導和同事打趣地說: “賈忠平的磨工經念得就是好。”
今年4月份,賈忠平所在分廠一臺設備發生故障長達一個星期,嚴重制約了當月的產值完成,賈忠平主動請纓,加班加點,從細節處著眼,追求一次就做好的工作狀態,他一個人一個月就完成了20萬元的產值,為分廠任務完成做出了突出貢獻。
賈忠平不僅年年保持產品合格率為100%,而且連續三年保持個人產值、工時為公司之最。2008年,完成總工時近15000小時,總產值180余萬元,占所在車間生產總值的30.2%,相當于一年干了別人3年才能干完的生產任務。問他干活為什么又好又快,他的回答是:“念好磨工經!” (王小妮 梁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