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測院女職工合影
陜西省煤田物探測繪有限公司航空攝影測繪院(以下簡稱航測院),是一個依靠各種航天、航空器,為規劃建設單位、政府決策提供詳實測繪資料的技術生產單位。作業成果服務于煤礦建設、城市規劃、國土調查、河流治理、公路鐵路建設等多領域,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測繪保障。先后榮獲1項省級測繪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測繪工程獎、4項省級獎,還有多個層級的“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
該院共有52人,31名女性,平均年齡32歲,大多是年輕媽媽,她們不僅是家庭的賢內助,更是工作上的女強人。她們把青春和智慧奉獻給了集體,奉獻給了測繪事業,被大家稱為航測院的“娘子軍”。
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
提起測繪,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測繪郎扛著儀器走南闖北,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測繪行業的女職工則是在室內做后續處理。但航測院的“娘子軍”們,不但內業技術純熟,更堅信沒有野外的實踐工作,不能算一個完整的測繪人。高溫悶熱的南方森林,刺骨寒冷的西北高原,一望無際的高原戈壁,外業項目上都留下了她們堅實的腳印。
室內數據處理工作,表面看很輕松,其實工作量非常大。去年和今年的端午節,內業都處在趕交項目的緊張時刻。為了完成項目,“娘子軍”放下家人和孩子,放棄假日團聚的機會,投入到繁忙的資料整理、數據編輯、數據庫建設工作中。
青海調查項目外業人員緊缺,平艷麗、張華等踴躍報名馳援外業。她們與男職工一起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行走在雪域高原。每天回到駐地,她們烤著濕透的鞋子,樂呵呵地談論著當天的經歷;深夜,她們紅腫的雙手仍在嫻熟地敲擊鍵盤;第二天一大早爬起來,繼續翻山越嶺。陜南國土項目,孫麗娟、劉彥、左超妮等人面對三伏天的烈日,面對秦嶺山區的胡蜂、毒蛇,內心是恐懼的,但她們堅強地說:“做好個人防護,不會有事的。”與男職工一起穿梭于秦嶺深處,完全顧不上自己的女子形象,甚至還在朋友圈樂呵呵地曬出“智取大秦嶺”的萌照。
一支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隊伍
“大家在一起是一種緣分,航測院就是一個家,每個同事都有可能是你的老師,每個人都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要互幫互學,才能共同進步。”這是康院長與大家交流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而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和諧的“家”。
在技術上,“娘子軍”一直保留著以老帶新的優良傳統。侯副院長、平艷麗、孫麗娟、張華是她們中技術比較全面的帶頭人。工作上,她們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教給大家;生活中,更是無微不至奉獻出親人般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大家親切地稱呼她們為“姐姐”。
武鑫和劉瑩是新入職的本科生,很快就被安排到新項目的數據庫建設中,這對于她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技術帶頭人一方面不斷給她們傳授經驗技術,同時她倆還自費購買了許多技術資料,彼此相互交流學習成果,也與大家共同探討技術難題,就在這樣“一幫、一助、一分享”間,大家在專業上有了新提高,也更好詮釋了新的“傳幫帶”理念。
多年來,在“娘子軍”的共同努力下,航測院完成了大量測繪工程。如今,這個團結向上、與時俱進的“娘子軍”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用最美好的青春、最絢麗的年華、最真摯的態度寫出無怨無悔的人生,在測繪事業的山山水水、大江大河上奏響了一曲優美的樂章。她們才是名副其實的“巾幗英雄”。 □康荔 侯麗娜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