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沉甸甸的“陜煤工匠”榮譽證書捧在手上時,郗衛平心里激動萬分,這份榮譽的背后飽含艱辛付出的汗水,更是他從業多年來努力奮斗的結果。
今年37歲的郗衛平是陜煤黃陵礦業機電公司電修車間一名綜采維修電工,從事綜采設備維修不到15年,從一名技校畢業生逐步成長為“陜煤工匠”“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
把師傅當作學習標桿
2009年7月,22歲的郗衛平畢業后來到了機電公司機電總廠。起初,他被分配在支架車間從事液壓支架拆裝工作。初出茅廬的郗衛平憑著好學不服輸的勁頭,在幾個月時間,就熟練掌握了千斤頂拆裝等一系列工序。
“踏實、好學、肯干!”在同事們的眼中,郗衛平就是年輕人的表率。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時的電修車間需要培養一批年輕綜采維修電工,機電專業出身的郗衛平主動申請調到了電修車間,開啟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在電修技術“大拿”盛紅杰眼里,他有基礎,踏實還肯學。“沒接觸盛師之前,就常聽人說他是退役軍人,做事雷厲風行。他從零基礎學起,很快就成為廠里的技術大拿。”郗衛平從內心對盛紅杰懷有敬佩之心。
很快,惺惺相惜的兩人成了師徒。
一次偶然的機會,郗衛平發現了師傅盛紅杰成功的“秘訣”。
“當時看見師傅那20多本工作日志和數不清頁數的技術心得,我才知道別人口中的‘煤機檢修專家’來之不易。”震撼之余,郗衛平暗下決心,把師傅當作自己心中的標桿,跟其用心學習維修技術,傳承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珍惜機會提高技能
“技藝容不得欺騙,技藝里沒有捷徑。”師傅的話一直鞭策著郗衛平。
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為了追上師傅的步伐和高度,郗衛平只要閑下來就鉆研采煤機、掘進機等電氣設備,甚至設備電路圖他都有備份,如果工友家中家電有了問題,他都會主動幫助維修。
廠里有一套主要供日常培訓的實操電氣組合開關,然而這套開關在郗衛平“搗騰”下已變得“面目全非”,線路和元器件被他拆了裝、裝了拆,也不知道練習了多少次,螺絲滑絲了、線頭斷了、元器件都快“包漿”了……
有一次公司組織郗衛平等幾名青年骨干去學習變頻器專業維修技術,白天大家忙著上課,下課后各自休息,但郗衛平卻纏著老師問一些平時維修變頻器遇到的難題。在這僅有的三天時間里,他把重要的技術資料全部摘抄回來認真學習,這次經歷讓他在變頻器維修技術方面增長不少知識。
“現在維修變頻器,只要不是核心芯片有故障,基本不用返廠,郗衛平就能搞定。”工友田永杰說。
青出于藍將勝于藍
近幾年,隨著黃陵礦業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的全面普及,對設備維修工藝和技術要求也“水漲船高”。
因智能化技術發展需要,礦井液壓支架由手柄式機械控制升級為電氣控制。每次設備大修拆解下來的支架人機控制裝置都要返廠維修,不論問題大小,廠家都要收取較高的維修費。
“要想辦法減少人機控制裝置維修數量,降低外委費用。”維修技術小組商議著。
郗衛平發現拆卸下來的裝置有的是按鍵損壞,有的則是屏幕損壞,要是都返廠維修成本自然就高,何不把未受損的配件拆解下來裝配到一起,這樣外委的數量不就減少了。
在這樣的工作思路下,液壓支架維修的人機控制裝置數量減少一半,大大減少了外委維修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為提高人機控制裝置檢測效率,他聯合廠家按檢修需求制作了一套人機界面快速檢測裝置,使原本復雜煩瑣的檢測程序變得便捷快速。
此外,他參與制作的變頻器加載試驗臺,突破了采煤機變頻器不能帶負荷調試的技術瓶頸,降低了設備故障率,每年可產生間接效益近百萬元。
“他師傅52歲的時候被評上‘陜煤工匠’,小郗37歲就評上了‘陜煤工匠’,他遲早會超越師傅,會有更好的職業前景。”機電總廠廠長王志凱說。
□本報記者 胡建宏 通訊員 張輝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