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本書,再點開手機監(jiān)控畫面,上海市民陳女士自嘲道,這一系列操作簡直“熟練得令人心疼”:自孩子出生以來,隨時隨地查看寶寶房的監(jiān)控已經成為這位新手媽媽的日常。“其實,家里是雇了育兒嫂專門照顧寶寶的,作為媽媽,本應該是可以放心的。”但陳女士告訴記者,正是這些“專業(yè)人士”,反倒使得家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育兒嫂”,顧名思義,是一份照料護理、教育保育嬰幼兒的職業(yè)。憑借完備的母嬰知識和照護技能,“阿姨”們走入雇主們的家中,承擔著看顧寶寶的重大責任。而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尤其是在快節(jié)奏的城市中,育兒嫂的需求量更是逐年攀升,正在成為家庭服務行業(yè)內的重要職業(yè)。責任重、需求量大,不過,據(jù)不少“有娃一族”反映,當下的育兒嫂市場卻讓他們“不敢用人”。
面試時對答如流,上工時手足無措
幾個月前,陳女士和丈夫還堅定地相信著,依靠面試就能找到一個“好阿姨”。
“我們問得很仔細。”陳女士告訴記者,大到專業(yè)技能的證書、照護孩子的技能、育兒的理念,小到育兒嫂本人的生活習慣等等,都會在面試中被覆蓋到。依靠這樣的交談,陳女士還能觀察到育兒嫂的表達談吐及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孩子四個半月,一共更換了5位阿姨,每換一次,陳女士對于面試的作用就多懷疑一分。“他們是說歸說,做歸做。”
令陳女士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第三位阿姨。“在那么多面試的育兒嫂里,她是說得最好的一個。”陳女士回憶道,“不管是母嬰護理還是育兒知識,都對答如流,讓我覺得她在技能上非常扎實。”在看到阿姨滿是專業(yè)知識分享的朋友圈以后,陳女士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幾天后,這位阿姨正式上戶,卻給了陳女士“當頭一棒”:“實際操作她什么都不會。”不僅不會使用搖奶、消毒等基礎的設備,還幾次三番弄濕了床單和床墊。由于護理不當,在短短三天的試工期內,孩子甚至抓傷了自己的臉。
對于這次用工經歷,陳女士感到后怕,她也不禁思考:為什么面試時表現(xiàn)優(yōu)良的育兒嫂卻在實操過程中手足無措?阿姨們亮出的職業(yè)技能證書又有多少含金量呢?
經過陳女士的觀察,大多數(shù)前來面試的育兒嫂所持有的均是由家政服務機構頒發(fā)的從業(yè)資格證書,“繳納一筆不高的費用,參加家政服務機構組織的培訓,再通過考核,就可以開始接單了。”通常,這一類培訓所需時間較短,考核也較為簡單。一位從業(yè)多年的育兒嫂肖阿姨告訴記者,在母嬰健康行業(yè),目前最正規(guī)的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fā)的“育嬰師”職業(yè)資格證,“與機構組織的培訓不同,參與這類資格證的培訓會有一定的補貼,但基本需要全日制學習一個月,考核要求也會更高。”
不過,她補充道,隨著育兒嫂市場的不斷擴大,近年來,培訓與拿證的門檻越來越低,“有些機構只要交夠錢就可以辦出‘金牌月嫂’證,還有很多阿姨覺得,只要自己生養(yǎng)過孩子就有做育兒嫂的技能。”
上百個阿姨,中介其實“并不熟”
從與陳女士的交談中不難看出,在尋找育兒嫂的過程中,家政服務公司是最為重要的媒介。他們手握豐富的育兒嫂資源,以此匹配雇主們的需求。陳女士告訴記者,除通過家政機構外,其他比較主流的雇用方式還包括“簽私單”(即經熟人介紹,與育兒嫂個人建立雇用關系)、從月子中心帶出(即將月子中心的月嫂帶回家,轉為育兒嫂)等等,但“私單”有遭遇臨時變更的風險,月子中心帶出阿姨的費用又通常更高,且有時間限制。這就使得家政公司幾乎成了“找阿姨”的唯一出路。
“但事實上,這些中介機構對于育兒嫂的真實情況也并不了解。”出月子后,陳女士便選擇簽約了“海馬到家”公司,但她怎么也沒有想到,中介的推薦其實并不靠譜,“例如,前來上戶的第二位阿姨有家族遺傳的精神病史,還有一位阿姨存在簡歷造假的嫌疑。就這些阿姨的情況來說,中介到底知不知情也很難講。”而在陳女士表示對阿姨并不滿意后,家政機構也僅表示“可以繼續(xù)更換下去”。
以消費者的身份,記者也咨詢了多家提供育兒嫂介紹服務的家政服務機構。大部分機構均標榜,旗下育兒嫂“持證上崗、服務專業(yè)”,機構也可以提供“免費更換”等售后服務,且育兒嫂等級均為“高級育嬰師”,會做嬰兒輔食,掌握蒙氏早教方法。在表達雇用意向并提出具體要求后,記者也從工作人員處獲取了多位育兒嫂的簡歷,主要包含了個人基本信息、所持資格證書及工作經歷。但幾經對比后,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簡歷上注明的“高級育嬰師”并沒有具體的頒證單位,工作經歷與工作年限也有諸多不能相互匹配的地方。
“一個家政中介,通常掛靠著幾十甚至上百位的育兒嫂,怎么可能都了解呢?”大約10年前,郁女士開始在上海開辦家政服務中介,她坦言,對于機構內的育兒嫂,大多也只能通過簡歷來認識,“除非是有阿姨和我們長期合作,或得到了雇主特別的投訴或好評,我們才會有些印象。”郁女士也告訴記者,不少中介機構會幫育兒嫂“潤色”簡歷,“把只帶過一個孩子的,說成帶過兩三個的,或是把中途轉行不干的時間填滿,這樣操作一下,阿姨們的‘身價’就不同了。主要是,這些經歷拿出去,雇主們也不可能查證到真?zhèn)巍?rdquo;
有服務質量規(guī)范,但投訴維權誰來管?
第四位育兒嫂上崗時,陳女士以為好運終于降臨到了自己身上。“那是一位50多歲的阿姨,性格溫和,待人接物也十分有禮貌。相處久了之后,我們除了覺得她在生活上有些挑剔外,對孩子很好,也很有經驗。”就這樣,這位阿姨在陳女士家干了兩個多月。直到有一天,她趁著孩子睡著去隔壁房間打電話,寶寶醒來后翻滾挪動,竟不慎從床上跌落。
這個時候,陳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維權無門的境地。“我先是聯(lián)系了家政公司,但對于這種情況,公司并沒有處罰機制,生氣和心疼之下,我又聯(lián)系了派出所,民警也表示只能雙方協(xié)商處理。”最后,陳女士僅僅是扣除了阿姨一天的工資。由此,陳女士又再次陷入了看簡歷、面試、試工的循環(huán)。“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害,中介公司也沒有任何賠償措施,育兒嫂這個職業(yè)的犯錯成本也太低了!”對此,她頗為不滿。
那么,這個市場真的毫無規(guī)范可言嗎?記者從上海市家庭服務行業(yè)協(xié)會了解到,早在2015年7月3日,國家標準委就同時批準發(fā)布了《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guī)范》和《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兩項國家標準,并于2016年2月1日起開始實施。前者對服務人員的個人情況、職業(yè)道德、工作內容及護理技能等均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并將此類從業(yè)人員分為了六個星級,其中,工作實踐年限、差錯出現(xiàn)頻次及客戶都是重要的考評標準,這也會影響后者標準中對于家政服務機構的評價。
《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guī)范》中對于“金牌級”從業(yè)人員的要求
“其實,這些服務質量規(guī)范和等級評定都是一種偏正向的反饋。”談及這個問題時,郁女士這樣說,“一旦出現(xiàn)問題,現(xiàn)有規(guī)范下,針對育兒嫂本人及所屬的家政機構,都并沒有任何懲罰性的機制。”而面對這個市場的“魚龍混雜”,陳女士坦言,家長們幾乎只能“報團取暖”,“寶媽群里的一位姐妹專門在‘小紅書’開了一個育兒嫂紅黑榜,通過搜集家長們的反饋,給未來用工提供參考。但這樣的方式,也實屬無奈之舉。”
對此,大多數(shù)家長們迫切希望建立健全關于育兒嫂行業(yè)的、全鏈條式的監(jiān)管流程,尤其包括從業(yè)資格的監(jiān)管、個人從業(yè)經歷的監(jiān)管及針對所屬家政服務公司的監(jiān)管等等。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