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西安市教育局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西安市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確立了課程改革、場地和教師隊伍建設、家校社協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發現等5方面重點措施。
1.實施科學教育“十百千萬”工程
《方案》明確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為:通過3至5年努力,基本建成全學段、全覆蓋、全方位、全鏈條的科學教育體系。西安市積極創建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區,支持雁塔區、灞橋區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區建設,鼓勵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等全國科學教育實驗校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科學教育成功經驗做法。實施科學教育“十百千萬”工程,培育10個省級科學教育改革實驗區,100個國家及省級科學教育實驗學校,評選1000節優秀科學教學案例和精品課,培訓科學教師10000人次。推進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市級科技教育特色學校達到300所,全市60%的中小學達到區縣級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標準。
2.鼓勵西安特色科學課程的研發
在深化課程改革方面,要求積極探索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課堂教學,力爭三年內實驗開出率達到100%,強化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扭轉實驗教學筆試化、視頻化和記憶化傾向。
鼓勵大中小學校和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圍繞秦嶺科普、航空航天、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基因工程、物聯網等,整合資源力量,聯合開發具有西安特色的科學教育課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適當引進第三方科技類課程進校園機制,建立西安市中小學科學素養評價模型、指標體系和評價工具。
3.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要建設學科功能部室
在推進部室及場所建設方面,《方案》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要建設學科功能部室、數字化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等智慧創新空間。有條件的學校可建設特色科學教育場所,力爭實現班班有科學角、校校有科學站,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實踐場域。
鼓勵各方力量多渠道建好科技館、科普館、博物館等場館,在課后、節假日、寒暑假免費或優惠向中小學生開放,打造一批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科學實踐研學精品路線和科學教育研學點,建設一批航空航天、秦嶺生態等相關的科學教育場所。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等社會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面向中小學開放實驗室、工作坊、生產研發場所等,開展科普下鄉活動。
4.支持文理學院設置科學教育專業
提高公費師范生培養比例
在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方案》明確要求逐步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各校要有由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至少結對1所具有科普功能的機構(館所、基地、園區、企業等)。各學校要配備專職實驗員,市、區縣教研部門要配備專職科學教研員。
支持文理學院設立科學教育專業,加強科學教師師資培養。在公費師范生、“優師計劃”等項目中提高科學教師培養比例,成立西安市科普講師團,動員專家、學者和科普工作者擔任校外科技輔導員或科技副校長,兼任學校科技社團指導老師。支持高校科學類專業教師和大學生志愿參與學校科學教育和科技實踐活動。
實施萬名科學教師培訓計劃,增加中小學科學及相關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教師培訓項目,線上線下相結合對科學教師全員輪訓。
選送教師參加“國培計劃”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項目。遴選一批在科學教育中成績突出、成果顯著、特色鮮明、技術過硬的教師,成立名師工作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5.加強各學校科學類學生社團建設
加強各學校科學類學生社團建設,每年舉辦科技節,確保科技節活動覆蓋全體學生。組織學生前往校外科學教育場館或基地,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推動大中小學共建創新實驗室、科學教育研究基地、科普站。探索高校、中學雙導師制,引導支持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和實驗,發現和培養有創新潛質的學生。搭建適合中小學生的科創賽事平臺,指導學生理性選擇參加教育部、省教育廳“白名單”競賽。
在建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與培養機制方面,《方案》明確要探索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培養的路徑及模式。加強高校與高中學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支持有科研潛質的高中學生加入高校科研團隊,進入高校實驗室開展課題研究等。
陜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副所長李勃認為,《方案》從深化課程內容、強化師資隊伍、推動科教融合等方面對全市中小學科學教育進行了提綱挈領的規劃。“同時必須明確,科學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便他們將來能更好地服務和貢獻社會。”李勃說。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付啟夢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