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走進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展區,濃郁的科技感迎面襲來。這里,展示著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同時也匯聚了相關方面的專家、客商以及農業科技愛好者。
作為展館內新品種、新技術成果豐碩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農)展區格外吸引人。面積不到200平方米的展區里,聚集了約三四十人。展柜上,農作物新品種整齊排列,一粒粒顆粒飽滿的種子,一個個喜獲豐收的碩果,在展示科研成果的同時,也奏響了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的贊歌。
“我們今年參展的新品種有140多項,囊括了糧食安全生產的各個方面。”順著西農推廣處干部劉典所指的方向,國審小麥、玉米、油菜等新品種映入眼簾。
作為陜西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小麥新品種備受關注。“我們此次參展的西農系列主要特點是優質強筋、抗病抗逆。”對于這一系列品種的含金量,劉典介紹,“每年參審10個小麥品種,但最終能被評為優質強筋的品種只有1至2個。這些品種做出來的面食,不僅口感筋道,更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代表,在促進農業增產增收方面有很大助益。”
展臺上,一排金燦燦的玉米種子格外搶眼。“同樣是國審新品種,陜單系列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耐密高產,而且這一品種結出來的玉米棒子位置高低一致,適宜機器收割,契合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對于展柜上的種子,劉典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著。
除了糧食作物新品種外,果樹新品種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其中,以“秦”字命名的新品種就有七八種,折射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對于展臺上擺放的“小”蘋果,劉典調侃的語氣中更多的是自豪,“別看我們這里的蘋果小,其他展位上展示的大蘋果大多都是我們的品種。”
在國家大力推動產教融合的背景下,西農見證了農高會一路的成長壯大。“農高會不僅是楊凌示范區的大事,也是西農的大事。作為農業領域的展會,農高會集合公益性與技術性等特點,很好彌合了科研、生產兩張皮的問題。”劉典說,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分子領域的育種研究,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做好技術準備。
見習記者 柏志平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