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各專業評審組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省政府決定授予侯洵院士、鄭南寧院士、范代娣教授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本報訊(記者 王嘉)3月23日,省政府網站發布《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我省3名科學家榮獲2020年度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授予“黃土高原土壤有機碳過程、格局和區域響應研究”等14項成果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高超聲速飛行動力學分析與控制及應用研究”等11項成果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復雜脊柱手術穩定重建的創新技術產品與應用”等8項成果(通用項目5項、專用項目3項)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授予“面向應急需求的通信網絡時延與容量優化技術及應用”等4項成果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高效負載型鈀系催化劑的設計制備及應用”等26項成果(通用項目24項、專用項目2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空調器多目標協同優化技術研究及應用”等75項成果(通用項目60項、專用項目15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授予“白豹地區大型多層系復雜超低滲油藏高效穩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22項成果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伊瑞·克萊邁斯(Jiri Klemes)、阿蘭·萊昂內爾·杜布瓦(Alain Lionel Dubois)2名外國專家榮獲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決定》號召全省科學技術工作者要以侯洵院士、鄭南寧院士、范代娣教授及全體獲獎者為榜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3名獲獎科學家簡介
侯洵
侯洵 1936年12月出生。1959年畢業于西北大學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我國瞬態光學與光電子專家。1991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侯洵院士在我國瞬態光學與超快光子學領域做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工作。在我國高速攝影核心器件和重大裝備研制方面做出了多項開創性工作,研究成果有力支撐了我國“兩彈一星”及慣性約束聚變等國家重大工程的順利實施,推進了我國超快光學和微光夜視等科學技術的發展,開啟了超快科學技術在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基礎科學領域的應用,為我國超快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卓越貢獻。
鄭南寧
鄭南寧 1952年12月出生。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會士。1975年西安交通大學電機系畢業。1985年日本慶應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畢業。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南寧是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行者和奠基者,提出的計算機視覺立體對應計算模型與注意力計算理論成為計算機視覺領域代表性工作,被國際學術同行評價為“引領了國際上第二次視覺注意研究的高潮”。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帶領團隊研究計算機視覺系統,形成一系列具有前沿性和先導性成果,代表了我國當時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最高水平。解決了國防重大工程中視覺芯片與系統的“卡脖子”問題,推動計算機視覺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引領中國無人駕駛關鍵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性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作出了重大突出貢獻。
范代娣
范代娣 1966年1月出生。西北大學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生物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陜西省生物材料與發酵工程“四主體一聯合”工程中心主任。1994年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化工系。
范代娣教授長期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圍繞國民經濟和健康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化工制藥領域功能生物大分子類人膠原蛋白的發酵合成及其醫用敷料的先進制造、高活性藥用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她完成了從基礎研究分子設計、功效發現、功效強化、生物安全性實驗、產品開發到產業化生產的全鏈條研究。轉化成果孵化4個年銷售過億的科技型企業,巨子生物專利產品中圍繞生物大分子創制的醫用敷料類上市7個品類20個劑型,為臨床提供了優秀的更新換代的新產品,醫用產品得到廣泛應用,受益患者千萬余例,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