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總“官宣”數據或預估值來看,GDP總量前三十強的格局基本落定,西安順利晉級“GDP萬億俱樂部”,經濟總量排名超過了福州、東莞,上升2位。從2020年的經濟增速來看,西安GDP增長5.2%,居于全國三十強城市前列,經濟增速和城市發展走出較為明顯的“上揚線”。
萬億GDP城市增至23個
在全國300多座地級及以上城市中,能夠躋身10%頭部城市的幾乎都是區域經濟的中心或次中心,代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2020年全國GDP總量超過100萬億元,排名前30強的城市就占到全國經濟總量四成以上。隨著西安、福州、合肥等地相繼跨過萬億GDP大關,國內城市“萬億GDP俱樂部”達到23個。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越靠前名次越相對穩定。2020年全國GDP十強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
其中,外界聚焦的“第四城”之爭,最終以廣州險勝而告終。去年前三季度,重慶一度位居第四;2020年全年結束,兩市GDP均超過2.5萬億元,廣州超過重慶16.32億元,守住第四。
前十強還有兩個變化:一是近年來新經濟發展迅猛的杭州,2020年GDP達到16106億元,超越受疫情影響的武漢,升至第八。此外,長江流域另一特大城市、2019年位居第11位的南京實現新突破,2020年GDP達14817.95億元,首次躋身全國十強。
與此同時,2020年GDP萬億城市行列再次擴容。泉州、濟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等城市,在2019年都是“準萬億”成員,在2020年皆突破萬億。
過去一年,西安實現經濟增長5.2%,GDP總量達10020.39億元,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GDP突破萬億的城市。得益于較快經濟增速,在國內城市經濟總量排名中,西安位次也實現上升。在2019年,西安GDP總量9321.19億元,排在國內城市第24位。就各地“官宣”數據或預估值來看,西安經濟總量超過了福州、東莞,排名上升2位。
城市群“雁陣效應”越發顯現
城市GDP衡量的是一座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作為國內經濟的領跑者,30強上榜城市沉浮的背后,是區域經濟格局變化的一個縮影。
40年前,重工業為王,東北城市獨領風騷。20年前,改革開放主導,沿海城市一騎絕塵。截至目前,長三角城市群仍然是經濟強市最集中的地區。在2020年GDP30強城市里,長三角城市群共有11個城市上榜,分別是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合肥、南通、常州、徐州和溫州。這些城市里,既有長三角中心城市上海,還有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杭州、南京,以及一眾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核心城市。
其中,溫州再次成為全國三十強城市的“守門員”。2020年GDP增長3.4%,實現生產總值6870.9億元。排在溫州之后的昆明,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6733.79億元。
珠三角城市群共有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上榜GDP30強,數量上僅次于長三角地區。
京津冀城市群有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唐山上榜。位于長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之間的山東半島城市群,也有3座城市上榜,分別是青島、濟南和煙臺。
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分別有兩個城市上榜,前者是重慶、成都;后者是武漢、長沙。
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各有1座能夠躋身GDP30強,均是各自的中心城市鄭州和西安,這反映出兩個城市群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帶動的現狀。
此外,東北地區兩大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只有大連能夠躋身前30強。
武漢科技大學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城市群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種空間組織形式,主要承擔兩類戰略任務: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城市群里的中心城市,能夠發揮出“雁陣效應”。頭部城市越發強大,區域城市群潛力也越能得到釋放。
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是衡量城市是否變“強”的核心
“頭部城市”這個名詞在各方使用時,所指代范圍并不相同。就近幾年國內GDP前30強的經濟規模來看,已經超過了全國經濟總量的40%,被稱為“頭部城市”名副其實。
關于國內城市經濟三十強名單,有幾個重要的“分水嶺”值得注意。
首選是萬億GDP城市的數量,在2020年得以繼續增加。目前國內已經擁有萬億GDP城市23座,福州目前是該陣營中的“守門員”。
其次是排在20強左右的7座城市。這7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差異較小,年度GDP總量都在1萬億—1.1萬億元之間,西安亦在其中。此外,東莞2020年GDP達9650.19億元,距離萬億GDP城市行列也只有一步之遙。但它們與排在25位左右的城市則明顯拉開了距離。在2020年,煙臺、常州兩地GDP總量均超過了7800億元,大約排在全國城市第25、26位。因此,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內,國內城市萬億GDP陣營,將會較大概率穩定在24座城市左右。
當然,能夠躋身全國城市前三十強之列,已經說明了地區經濟發展方面的巨大成就。有業內觀點指出,雖然由于地理位置、經濟基礎和產業結構的不同,國內城市經濟三十強的排名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定變化,但三十強中其實并沒有弱旅。而在討論區域經濟表現的過程中,能夠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將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真得變“強”的核心因素。 華商報記者 李程
責任編輯:胡睿林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