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介紹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制度建設有關情況↓↓↓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教育部高度重視、態度堅決,將“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事項,列為今年部黨組的“一號工程”和教育督導的“一號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采取積極穩妥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實。
提前謀劃周密安排
七月初“雙減”文件尚未印發,暑期又即將來臨,為堅決防止中小學生暑期學習負擔過重,教育部提前謀劃、周密安排,一是召開專門會議作出部署,嚴禁學校和培訓機構利用暑期進行集體補課。二是聯合銀保監會加強暑期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嚴防出現“卷錢跑路”現象。三是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部署做好暑假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確保工作平穩有序。四是合理引導暑期培訓消費,部署開展暑期托管工作,努力解決暑期家長看護孩子的后顧之憂。總體上,今年暑期校外培訓遇冷、學校托管走紅,社會普遍反映這才是暑假應有的模樣。
加大工作力度
推動政策落地見效
七月下旬“雙減”文件印發后,教育部加大工作力度,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一是建立工作機制,牽頭建立由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等19個部門組成的“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指導各地迅速成立校外監管專門機構。建立“雙減”工作專項督導半月通報、各地日報制度和專報機制。制訂了“雙減”工作臺賬監測指標體系。建立完善了培訓機構監管平臺。二是召開專門會議,提出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工作舉措,部署開展專項行動。三是加強宣傳引導,舉辦廳局級“雙減”培訓班,開辟專欄,發布新聞稿、答記者問、專家解讀文章,推廣典型經驗,營造良好氛圍。總體上,社會輿論反響熱烈積極,稱贊“雙減”工作直擊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滅校外培訓虛火、還教育生態清風,彰顯了黨中央對新一代少年兒童的親切關懷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堅定決心。四是推動行業自律,發揮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作用,爭取培訓機構頭部企業理解支持并堅決擁護“雙減”政策。五是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查處一批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典型案件,持續開展“線上校外教育培訓巡查”專項活動,設立“雙減”曝光臺,公布校外培訓治理違規行為典型案例。六是開展暗訪調研,會同相關部委組成暗訪調研組,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兵團進行了實地暗訪調研,了解工作進度,挖掘經驗做法,研判困難問題,聽取意見建議。七是防范化解風險,商相關部委建立定期會商機制,進一步精準摸清底數,加強重點監測,消除風險隱患。據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報對511043名家長的調查,“雙減”政策實施之后,72.7%的受訪家長表示教育焦慮有所緩解,中等收入群體緩解比例更高。
構建“1+N”政策制度體系
為確保“雙減”意見落地見效,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基本構建起了“1+N”的“雙減”政策制度體系。
這個“1”指的是中辦、國辦印發的《“雙減”意見》,是方向性的、宏觀性的“雙減”工作的總綱領,如“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等。
這個“N”指的是落實過程中需要對一些概念進行科學界定,對一些工作要求進行細化,以指導各地更好地抓好貫徹落實工作。目前已出臺了學科類培訓范圍界定、“備改審”、“營改非”、培訓材料管理、培訓人員管理、查處變相違規培訓、加強收費監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課后服務、建立監測機制、培訓機構登記等11個文件。同時,在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過程中,對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培訓機構和個人“打擦邊球”或轉入地下的隱形變異培訓問題,參與課后服務導致學校教師負擔增加的問題,學科類培訓轉向和資本涌入非學科類培訓的問題,亟需出臺相應指導意見,防止出現政策空白。總體思路是按照“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的要求,系統出臺涉及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審批、收費、人員、材料、行為、資本等方面的配套文件,這是一套政策“組合拳”,以實現全覆蓋、全鏈條有效治理。
下一步舉措
“雙減”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的工程,必須注重當前和長遠相統一,往深里做、往寬里做、往嚴里做、往遠里做,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一是繼續完善配套政策。在督促各地落實好已經出臺的配套文件基礎上,加快預收費監管、加強培訓機構黨建等其他配套政策法規的制訂進度。研究修訂競賽管理辦法,治理打著“國際”旗號的各類競賽。同時完善“營改非”流程,進一步明確過程中的公示期限、資產確權等政策。研究起草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在組織機構、從業人員、培訓場所、培訓內容等方面對學科類和非學科類機構同步作出規定。加快校外培訓管理條例立法進度,對非學科類機構管理一并納入。
二是強化監督檢查。加強與有關部門聯絡協調,統籌運用好各種方式方法,加大對“一對一”“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住家教師”等隱形變異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繼續跟蹤各地進展,壓實地方責任,適時開展“雙減”大督查,對工作進展緩慢的省份加強針對性指導幫扶,對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地方和人員嚴肅問責。
三是總結推廣經驗做法。梳理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建立典型經驗推廣制度,遴選推廣一批、印發宣傳一批、網站公布一批、主流媒體報道一批、深度剖析一批、打造“雙減”精品一批,持續深入宣傳引導,營造“雙減”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各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雙減”政策,有這些具體做法↓↓↓
來聽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偉介紹北京市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資金監管、人員安置等情況↓↓↓
關于機構重新審核的問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雙減”政策,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并對現有線下線上機構實施重新審核登記,解決培訓機構過多過濫問題。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按照“1+1+3”要求重新審核,“1+1+3”是指線下機構必須符合證照齊全、培訓費納入資金監管,必須符合北京市“培訓機構辦學標準”“培訓行為規范”“培訓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三項規范文件要求,才可恢復線下培訓。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由備案制改為審批制。
關于資金監管問題:當前,全市恢復線下培訓的機構預收費已經全部納入資金監管。對于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將預收費資金監管作為線上機構重新審批準入的前置條件。同期出臺《北京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在重申3個月或60課時收費上限的基礎上提出,如周期和課時收費并存,機構只能選擇收費時段較短的方式,防止發生變相超過 3 個月收費問題。此外,鼓勵實施先培訓后付費的收費模式等。
關于人員安置問題:充分發揮“2+N”(2為政府部門和民辦教育協會,N為各家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業服務機制,形成服務矩陣。一是指導民辦教育協會舉辦“教培行業同業互助對接會”活動,持續共同為教培行業人才提供就業服務。二是持續開展教培行業人才專項服務季行動,累計提供崗位32.3萬余個,3.5萬家用人單位參會。三是提供覆蓋全市各區學校事業編制內專任教師崗位366個。招聘活動收到應聘人員簡歷5300余份,近2500名人員現場參會。
建立市教委每周三下校聽課調研機制,全委處室全體機關干部下校實地調研。全面開展對各區黨委和政府履行“雙減”職責情況專項督政檢查。自9月13日起,全面啟動局級領導聯系各區實地督查機制,每周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學校檢查一次,并建立周周檢查通報機制,將檢查結果每周通報、督促整改。
來聽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介紹上海市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在資金監管、公益互助、分類管理等方面的有關舉措↓↓↓
上海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新政,針對新規范、新要求探索創新管理舉措。
一是加強源頭治理,創新資金監管方式。從“支付行為”的源頭出發,積極探索“銀行定期劃扣”等新型資金監管機制。消費者可以按照合同約定隨時要求銀行申請停止劃扣培訓資金,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積極推廣商業銀行和培訓機構“雙承諾”機制,并通過“家長告知書”等形式鼓勵家長優先選擇已實施“銀行定期劃扣”等有效保障預付資金安全機制的培訓機構。
二是堅持系統治理,推進公益互助機制。建設“上海市培訓協會跨界公益互助平臺”。當有培訓機構非正常停業時,利益受損的消費者可以在平臺上申請獲得其他機構提供的公益互助培訓課程。相關培訓課程均為“公益”屬性,不免除消費者對原培訓機構的債權關系和追責權力。平臺于9月下旬正式面向消費者開放。
三是落實分類管理,完善配套鑒定機制。研究制定《校外培訓服務類別鑒定指引》和《鑒定指標》,指導校外培訓機構準確區分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服務、落實主體責任,防范假借非學科類培訓項目實際開展學科類培訓服務等逃避監管的行為。
來聽聽天津市教委一級巡視員孫惠玲介紹天津市推進“雙減”政策落地,強化風險防控、從嚴從實督查等有關情況↓↓↓
天津市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要求,打出“雙減”工作組合拳。
一是強化風險防控。做好研判應對,對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特別是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摸排。做好精準防范,出臺《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將培訓機構預收費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做好重點管控,對部分大型培訓機構委托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經濟鑒證。
二是從嚴從實督查。圍繞合同簽訂、收費退費、資金賬戶、廣告宣傳等問題加強嚴查嚴管。聚焦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課后服務、風險防控、廣告治理、治理違規培訓行為5項階段性重點任務,采取實地調查、“藍軍”暗訪、點調抽查、問卷調查等方式加強重點督查。加強專項督辦,點調抽樣市內六區部分培訓機構,發現問題線索及時移交相關部門處理,并形成常態化機制。
下一步,天津市要加大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力度。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對占用周六、日進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等違規行為下狠手、出重拳。堅持嚴格監管,暢通線上線下多種舉報渠道,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立即責令整改。
來聽聽浙江省金華市教育局局長樓偉民介紹浙江金華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金信培”及規范培訓機構行為聯合執法等有關情況↓↓↓
金華市是浙江省“雙減”工作試點地市。“雙減”工作開展以來,已注銷和停止辦學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達236家。
一是迅速構建抓常抓長工作格局。由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組建綜合協調等6個專項小組,抽調多部門人員集中辦公。建立《部門責任清單》等6張清單,確保責任落實。
二是部門聯動規范培訓機構行為。嚴格實行分類管理。對學科類培訓機構,由教育、民政、市場監管三部門聯合制定“營轉非”方案,為轉登工作開設便捷通道;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實施分類管理。嚴格學科類別鑒定。成立市級學科鑒定工作委員會,分別組建市縣學科鑒定專家組,負責學科鑒定工作。嚴格限定培訓時間。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嚴格日常運營監管。職能部門聯動檢查,綜合執法聯動銜接,社會力量聯動參與。
三是研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金信培”。通過這一平臺實現教育部門一站式監管、培訓機構一站式服務、學生家長一站式消費。截至目前,平臺已注冊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1124家,報備教師10545名,上架培訓課程1464門。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