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11日電 題:潮涌東方再揚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浦東開發開放紀實
新華社記者
浦江奔涌,東方潮闊。
陸家嘴的大屏上不斷跳動的數字,恰似中國金融市場的強勁脈搏;張江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凝神聚氣,探究未知的秘密;東海之濱的洋山港內,塔吊林立、舟車穿梭,“無人碼頭”源源不斷輸出“中國制造”……
這是上海浦東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區開發開放30年來一個生動的截面。
“浦東發展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義,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既為浦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又宣示將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而立浦東,更立潮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將以“勇當標桿、敢為闖將”的精神,奮力走在新發展階段前列,不斷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奇跡。
始終如一的關懷
長江入海口,開放新高地。
上海浦東新區臨港新城滴水湖畔(10月25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跨國藥企諾和諾德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最近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一邊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示即將進入中國的創新藥,一邊與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投資額達2億元。
掛牌運行一年多來,臨港新片區從總體方案中分解出的78項政策和制度創新任務完成過半,已落地45項,另有22項已形成方案。一粒粒制度創新的種子在這片生機勃勃的試驗田中發芽成長。
測試車輛在上海浦東新區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內進行行駛測試(7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臨港新片區熱火朝天的建設勁頭,讓很多“老浦東”回憶起新區開發開放之初的場景。
對于浦東開發開放,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于心。
2007年,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浦東調研時表示:“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要求,進一步深刻認識開發開放浦東這項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浦東在加快實現‘四個率先’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在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
示范、核心,賦予浦東強勁的發展動力、無限的發展空間。
11月3日拍攝的浦東陸家嘴。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位于浦東陸家嘴金融城核心區的“銀城中路”,當年叫“爛泥渡路”。有一首民謠這樣唱道:“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渡路邊有個爛泥渡鎮,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
昔日爛泥漫流處,而今財富奔涌地。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陸家嘴管理局副局長梁慶說,歷經30年開發,陸家嘴目前集聚了4.4萬多家企業,2019年全口徑稅收超過2000億元,占全國1.5%。285幢商務樓宇中,稅收億元樓102幢,稅收超10億元樓30幢,稅收超50億元樓4幢。
2010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浦東調研時表示:浦東發展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義,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
一個“闖”字,一個“試”字,意味深長——經過20年的發展,浦東的物質基礎有了,經濟實力大了,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條條框框也多了。不打破壇壇罐罐、不拆除籬笆圍欄,浦東就不可能贏得新一輪的大發展。以“敢闖敢試”為沖鋒號,浦東進入了新一輪快速發展期。
上海陸家嘴夜景(2019年9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改革開放這個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經過縝密調研、深邃思考,果斷決策啟動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賦予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對外開放模式,進一步探索深化改革開放的經驗”的時代重任。
2013年上半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超常規的速度完成了從成立聯合推進工作小組到形成總體方案的階段;
當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籌備工作的匯報;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6年,上海自貿試驗區運行3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爭取得更多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7年過去,改革良種撒播全國,自貿試驗區“雁陣”引領開放新格局。
2020年9月,中國宣布設立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容。至此,我國自貿試驗區達到21個,7年來共形成260項制度創新成果,面向全國或特定區域復制推廣。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斷凸顯。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一錘定音。
“上海要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是對上海說的,也是對浦東說的。
在浦東的張江科學城,有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的建筑——上海光源。它的出現,使得原本無法做或者需要出國排隊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借助于上海光源,科研人員發現了外爾費米子,揭示出了禽流感、埃博拉等多種流行病毒感染機制,基于上海光源實驗數據研發的多種新藥已進入臨床試驗。
10月26日拍攝的“上海光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就是一個生動例證。”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登上陸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廈,俯瞰上海城市風貌時說。
30年來,浦東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始終走在前列,不斷打造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標桿。
30年來,浦東經濟總量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9年的1273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4316億元。
30年來,浦東從一片阡陌農田,變身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35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云集,上交所、期交所、中金所等要素市場密布,數千家高新技術企業蓄勢待發。
這是上海南浦大橋夜景(2017年4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12次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先后6次對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全力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浦東以高水平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素質隊伍建設‘四高戰略’為抓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奮力實現新作為。”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說。
勇當標桿敢為闖將
從上海地鐵2號線張江高科站出來,迎面就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大門,沿著祖沖之路一直往東走,一路分布著中芯國際、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等集成電路領域的龍頭企業。
祖沖之路是張江的一個縮影。在達觀數據創始人陳運文印象里,張江的地名頗具特點。比如,東西走向有郭守敬路、張衡路,以中國科學家命名;南北走向則有哥白尼路、哈雷路,以外國科學家命名。張江生物醫藥基地、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等“中國芯”、“創新藥”產業化載體分布其間。
從“藥片”到“芯片”,張江“片片”都很精彩。張江高科站這個最初開通時沒幾人乘坐的“荒涼”站點,如今已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的一大地標。
一個站、一條路、一座科學城。張江的嬗變,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浦東步入新發展階段的生動演繹。
始終挺立開放潮頭,這是浦東開發開放與生俱來的使命和特質——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專門走進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外高橋綜合服務大廳。總書記強調:“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塊大試驗田,要播下良種,精心耕作,精心管護,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種的經驗推廣開來。”
位于上海浦東新區楊高北路上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標志門(1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試驗田耕作得如何,企業最有發言權。
18年前,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制造工廠;8年前,躍升為中國區總部;如今,亞洲總部也從新加坡搬遷而來——位于上海自貿試驗區金橋片區的沃爾沃建筑設備(中國)有限公司,一路“接力跑”,見證中國擴大開放進程。
要成為亞洲總部,能不能做離岸貿易是一個重要考量。離岸貿易的特點是貨物流、資金流、單證流不能合一,對監管挑戰較大。2019年,在金融監管部門和金橋管理局的支持下,沃爾沃建筑設備走通了國內離岸貿易的第一單。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浦東持續探索制度性開放,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形成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由貿易賬戶等一批基礎性和核心制度創新成果并復制推廣到全國。
持續奏響改革強音,這是浦東當好深化改革探路尖兵的職責所在——
今年10月下旬,一輛接一輛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在外高橋的碼頭上集結。這批中國制造的Model 3標準續航版汽車,正準備裝船發往歐洲。這一刻,距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還不到兩年。
在上海市外高橋港區拍攝的準備出口歐洲的中國制造特斯拉Model 3(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的“特斯拉速度”,是上海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之一。今年,浦東又創造了新的“山姆速度”,落戶外高橋保稅區的山姆中國會員旗艦店,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76天。
重“價值判斷”而不是“技術判斷”,行政服務窗口一線受理人員“只說YES不說NO”……瞄準產業發展的制度瓶頸和企業的痛點堵點,浦東拿出硬招實招,用改革的手段促創新、促發展。
上海洋山港集裝箱碼頭(3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盒馬的故事,是浦東在改革中激發市場活力的典型案例。2015年盒馬在浦東創立之初,這種融合了餐飲、超市和網絡訂餐的“四不像”業態,應該如何辦證、如何監管,一時間成了難題。
為了幫助企業解決準入難題,同時又解決政府監管問題,浦東率先試點,為盒馬發放了“準生證”,同時加強日常監管,有力助推了盒馬發展壯大。如今,盒馬已成為新零售的代表企業,其全球總部也正式落戶浦東。
全球視野謀劃創新,這是浦東面向國際合作競爭時肩上的“硬核擔當”——
一個初創的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只有“七八條槍”,就要做全球首創新藥?這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2011年成立的華領醫藥,如今已成功將一款全球首創的糖尿病口服新藥推進到三期臨床試驗階段。華領醫藥創始人陳力說,張江擁有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不出張江,從臨床研究到上市藥品的工業生產,各個環節、各種人才,樣樣具備。
在上海張江人工智能島內,工作人員在展示“智能神經仿生手”(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習近平總書記時刻惦記著科技創新,也一直關心著張江科學城的發展。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張江科學城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臨門一腳”,讓科技創新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重大作用。
2019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到張江科學城:“上海張江活力四射”。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浦東建設上海全球科創中心核心承載區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方面,瞄準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浦東新區已明確,到2025年建成10個大科學設施,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學設施集群。依托上海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大科學設施,把張江科學城打造成全球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科學中心。
上海張江人工智能島內部(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另一方面,聚焦“臨門一腳”,浦東加速培育“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等六個“千億級”硬核產業。
僅以集成電路為例,浦東已成為“中國芯”產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地區,2019年全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占上海71.5%、全國16.1%。
三十而立再出發
黃浦江一路蜿蜒,匯入滔滔長江,融入茫茫東海。浦東開發開放,不僅要助推上海改革創新,更要對長三角和全國起到輻射帶動作用。
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召開的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支持浦東在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強配置全球資源能力、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造經驗,對上海以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乃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戰略意義。
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國家戰略的旗幟下繼續承擔改革新試點——
浦東開發開放,本身就是一項跨世紀的國家戰略。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時,交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于三項重大任務中。
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很大一部分區域就在浦東。秉持“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攻堅精神,今年前三季度,臨港新片區產業投資完成202.3億元,同比增長52.2%,實現“逆風而行”。從去年揭牌到今年10月中旬,臨港新片區共計簽約項目410個,涉及總投資額逾2800億元。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從地理上看也屬于浦東。截至今年10月30日,科創板已上市公司達到191家,總市值逾2.9萬億元。其中,浦東科創板已上市企業16家,占上海的51%。
這是位于浦東新區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外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這其中的關鍵,在于三省一市都要拉長長板、貢獻長板。浦東就是上海最大的長板。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內,集聚在浦東的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達到13家。浦東的功能、市場、平臺,將有力輻射帶動長三角區域發展。
一流城市一流治理,在新發展階段貢獻城市治理新樣本——
新發展階段之“新”,就在于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如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的必答題。
從商務樓宇到產業園區,從教育衛生到基礎設施,近日浦東“金色中環發展帶”重點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約400億元。
“金色中環”,是浦東實施“倍增計劃”的重要抓手。2020年,全力實施產業能級、項目投資、功能優勢、土地效益、服務效能“五大倍增行動”,推動浦東經濟總量向2萬億元邁進。面向“十四五”,浦東勾勒了新的發展藍圖。
高質量發展不局限于經濟領域。把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和城市治理統籌推進、系統集成,浦東正在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治理現代化之路。
智治是浦東的特色。走進浦東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當日的城市運行“體征”,如垃圾分類、機場客流、河道污染等。分布在全區的近4萬個物聯感知設備,猶如神經元系統一般,將各類數據源源不斷回傳“城市大腦”。
“我們在聯洋社區安裝地磁感應后,一有車輛堵在消防通道,系統就會發出提示,有效打通了小區的‘生命通道’。”浦東城運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城市管理難點在哪,百姓關注點在哪,城市大腦的探索就到哪。
善治是浦東的底色。新版社保卡申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在浦東,百姓日常需要辦理的212個事項,都可以在“家門口”辦理。通過配備高拍儀、讀卡器、掃描槍等“五件套”智能設備,分布在全區的“家門口”服務中心成了百姓“政務便利店”。
一位顧客通過APP掃碼,在上海地鐵13號線世博會博物館地鐵站附近的一家盒小馬服務點取餐柜中拿取預定的早餐(7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上海浦東新區2019年率先啟動“一業一證”改革。這是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工作人員指導市民通過手機小程序辦理一網通辦業務(8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探索新路徑——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對上海提出強化“四大功能”的要求: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浦東,正是承接“四大功能”的重要載體。
今年以來,黨中央又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強化“四大功能”為戰略著力點,浦東全力構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作為臨港新片區的重點產業,地平線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投資近30億元的車載AI芯片全球研發中心近日正式落地。過去一年,臨港吸引的集成電路投資額占上海全市60%以上,一條從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裝備材料的產業鏈逐步成型。
工作人員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內工作(2019年8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探索數據跨境流動、謀劃設立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臨港的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臨港將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統籌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支持更多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在雙循環發展中爭當“樞紐節點”。
對歷史的最好回望,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關懷下,在國家戰略的有力引領下,已是而立之年的浦東將再次出發,奮力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力量。(記者姜微、謝銳佳、季明、安蓓、何欣榮、申鋮)
11月4日拍攝的上海陸家嘴光影秀。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