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工頭到勞務公司再到建筑勞務產業園,服務升級再升級
【建筑市場勞務用工調查⑤】勞務中介專業化才是發展硬道理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柳姍姍
閱讀提示
過去,我國建筑勞務市場大多靠個人組織用工,靈活卻欠規范。經過整頓之后,不少勞務公司出現,它們雖有合法手續,但風險并未完全消除。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行業應通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才是王道。
10月15日,長春市建筑協會勞務專業委員會會長王君啟的團隊正在河北雄安與當地勞務企業和施工單位磋商建立農民工南北輸送通道辦公室事宜,力求解決北方建筑業農民工貓冬后無事可做的問題,這將有望成為推動該群體向產業工人隊伍轉化的一個渠道。
半年多來,王君啟一直忙于奔赴全國各地參加建筑勞務企業發展研討會、制定建立勞務產業園策劃方案、尋找志同道合的行業伙伴等工作。
“時不我待!在國家相繼出臺的多項相關政策引導下,建筑勞務市場的發展正處在變革黃金時期,勞務中介需要在挑戰和機遇中找出一條靠專業和服務說話、能持續發展的新路子。”王君啟認為,搭建一個能夠整合勞務公司資源的平臺,引導其實現規范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就是最好的出路。
外來務工者在上海秀沿路的勞務中介公司內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自6月以來,前來上海秀沿路的務工者漸漸多了起來,“勞務中介一條街”恢復往日人氣。 殷立勤 攝/中新社
過去:靠個人組織用工,靈活卻欠規范
在去年成立長春市建筑協會勞務專業委員會之前,王君啟曾經營一家建筑勞務公司16年之久。他接觸最多的,除了農民工,就是勞務經紀人。他深刻地體會到,一面是城市發展對建筑工人的大量需求,一面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對進城務工的迫切需要,在兩者之間,不管是包工頭還是勞務公司,發揮的都是橋梁紐帶的中介作用。而且,不同于其他行業的用工系統,建筑業農民工隊伍非常靈活,基本都是隨著項目流動,穩定性極差。
“在經營勞務公司時,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包工頭,但有時大家也是合作伙伴,比如在分包的部分項目中需要‘鋼筋李’‘木匠于’幫忙帶專業隊伍共同完成,他們有自己的熟人系統,更易召集有一定專業技術的農民工。”王君啟說。一般情況下,勞務經紀人和農民工的關系不是靠合同契約進行維系,而是靠熟人間的信賴關系。但有時這種關系并不牢固,一旦出現問題,僅與勞務經紀人有過口頭協議的農民工想要維權困難重重。
在建筑市場上,競爭無序問題一直存在。有的勞務經紀人缺乏專業知識,啥活都接,有錢就干,管理混亂,遇到虧損且自身能力無法承擔時,就會出現鬧事、跑路等情況,這也導致農民工的權益經常得不到保障。王君啟告訴記者,“在管理上,肯定是勞務公司更加規范,承受和處理風險的能力也更高。”
現在:可辦合法手續,換湯卻未必換藥
帶著兄弟們小打小鬧可以,但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承攬利潤更高的項目,勞務經紀人必須建立勞務公司,走向正規化。“在東北建筑市場,勞務公司和包工頭的界限并不明顯,絕大多數的勞務公司都是由包工頭建立的,包工頭發展得好,具備條件就能成立公司,發展一般的就繼續做個體,掛靠在勞務公司名下。”王君啟說。
成立公司走向正規化發展固然是好,但成本同樣很高。這對實力一般、缺乏企業管理經驗的勞務經紀人來說是個不小的門檻。已在建筑行業做了8年勞務經紀人的王偉(化名)告訴記者,他也曾想過要成立勞務公司,但看到身邊同行創業前赴后繼、成功者卻鳳毛麟角,便歇了心思。
“在市場處于無序化競爭的大背景下,成立公司只是多了一個合法手續。實際上,包工頭和勞務公司在本質上區別仍舊不大。”王君啟說,勞務經紀人用工問題很多,享受包工頭掛靠便利的勞務公司同樣也面臨很多風險。
施工方將項目分包給勞務公司后,勞務公司一般會根據工程需要,將不同領域分給不同專業的勞務經紀人。同時也意味著,這些公司必須處理好可能出現的農民工工傷、包工頭跑路等問題。
在王君啟看來,跑路的包工頭大都是預算出問題或發生大事故,比如出現工亡等情況,不跑根本賠不起,這也適用于有正規手續的勞務公司。“從法律上來講,包工頭跑了,我們就得硬扛,扛不下,就得工程發包方負責。尤其是去年勞務公司的安全許可證按照政策規定已被取消,發包方需要承擔的責任就更多了。”王君啟說。
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上看,愿意從事建筑行業的農民工越來越少,老齡化日益嚴重,關于“人”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勞務公司和包工頭要實現良性發展難度很大。
“現在年輕農民工的就業渠道很多,他們寧愿去當送餐員、快遞員,都不愿意到建筑工地工作,一方面是因為建筑行業確實苦臟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管理方式讓農民工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王君啟說,建筑行業用工不穩定,缺人時千方百計挖人,工程結束后,又“不念舊情”地攆人,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如何讓農民工變為產業工人是亟須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未來: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品牌化發展才是王道
“鼓勵大中型勞務企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搭建勞務用工平臺,為施工企業提供合格的建筑工人”“引導小微型勞務企業向專業作業企業轉型發展,做專做精專業作業,成為建筑業用工主體”……在變革的黃金時期,王君啟找到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在咱們東北,麻辣燙都有連鎖品牌,但這么多年,建筑勞務市場卻一直是沒品牌、沒規模,秩序混亂,發展極為受限。”王君啟說。從停止經營勞務公司到建立協會,他就一直在研究如何搭建整合勞務經紀人資源的平臺,通過提供高質量專業服務,精準提升勞務經紀人的專業知識、就業創業水平,引導其向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進而推動農民工從“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向產業工人隊伍進化,他認為這才是解決行業問題的根本方法。
王君啟告訴記者,去年吉林全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沒有一條高速公路甚至一個標段由當地企業中標。而中標企業分包出去的部分也大多是給省外隊伍,省內勞務公司僅能撈到諸如護坡、邊溝這樣的低技術含量工程。由此可見,提高省內勞務公司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迫在眉睫。
“一個勞務公司如果只是找幾個工人干一個活,就跟包工頭一樣,根本沒有發揮勞務公司應有的作用,這不行。”王君啟說。在南方省市,勞務公司實力強的,光管理人員就有上千人,而且已經有四個省市建立了建筑勞務產業園。如寧波的建筑勞務產業園,產值高達80億元,抱團發展的好處顯而易見。
在王君啟的設想中,產業園要按集團公司經營模式運營,引導小微型勞務企業向專業作業企業轉型發展,引導勞務經紀人向專業作業班組發展。同時建立資源共享平臺,推動互聯網勞務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建立健全教育培訓、法律咨詢、工程結算、農民工家庭應急等專業服務,并推動形成南北方建筑工人輸送通道,解決北方季節性貓冬和南方用工荒問題。
王君啟說,在后包工頭時代,勞務公司的發展有三種路徑,往上走是申辦建筑等總承包資質,平著走是成立或加入勞務平臺,往下走是進行專業深耕,成立作業班組、作業公司。
9月14日,作為參與者之一,王君啟和其他14個省市的勞務企業合伙人正式注冊成立天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用王君啟的話說,這家全國性的公司就是“天下的作業班組”,這意味著他的設想和目標又向前邁出一大步。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