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有互聯網企業試水“混合辦公”模式,允許員工每周有兩天自主決定辦公地點。專家表示,運行混合辦公,公司要有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作為支撐,綜合考慮合理的工作量、工作時間和加班時間的計算、工作環境的安全保障等。
前不久,又一家互聯網企業跟進“混合辦公”工作模式:在線旅游平臺去哪兒宣布,從7月15日起,每周三、周五,員工可以自主選擇辦公地點,且無需申請或審批。另一家在線旅游平臺攜程,在2022年就推出了“混合辦公”模式。
所謂混合辦公,就是每周有一段時間遠程辦公,一段時間回辦公室辦公的工作模式。近年來,混合辦公日漸流行,不少企業逐步推行一兩天的混合辦公。其因靈活性、減少通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原因,受到企業和勞動者青睞。
同時,實踐中也出現了工作和生活邊界模糊、易導致隱形加班、節假日和帶薪年休假無法保證等新的勞動用工問題。為此,專家提醒,企業在混合辦公的制度設計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合理的工作量、工作時間和加班時間的計算、工作環境的安全保障等,同時要考慮員工的心理健康,增加對員工的關愛度。
3天公司辦公+2天遠程辦公
“聽說有的同事把通勤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健身,瘦了8斤,還有跨城通勤的同事可以早一天回家陪家人。”一位去哪兒公司的員工給記者分享公司混合辦公試驗以來的新鮮事兒。
據介紹,去年10月,去哪兒開始了為期9個月的混合辦公試驗。員工被分配到每周0-3天不等的靈活辦公時間,無需考勤打卡,也沒有特殊的考核要求,完成自己日常工作任務即可。公司回收的調查數據顯示,員工對混合辦公的各個維度反饋比較積極——超過九成員工認為混合辦公后幸福感有明顯提升,員工主動離職率下降了三成。
記者查閱發現,目前,已有攜程等公司采用了混合辦公模式,每周有一兩天的遠程辦公時間,一般對辦公地點沒有要求,符合條件的員工可自行選擇,保證工作順利完成即可。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智聯招聘曾發布的一份《中國遠程居家辦公發展報告》中顯示,求職者對遠程辦公的呼聲很高,95%的參與調查者對遠程辦公的頻次希望是一周至少1天。報告顯示,長時間通勤、高住房成本和照顧家庭的需求是求職者希望遠程辦公的重要因素。
9個月的試驗結束后,去哪兒確定了“3+2”的混合辦公模式,即每周有3天公司辦公,周三、周五兩天靈活選擇辦公地點。
對于為什么要推行混合辦公,去哪兒首席運營官劉連春解釋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混合辦公提供的靈活度所吸引,“可以自由安排時間,這非常重要”。同時,她也談到,希望混合辦公能幫助公司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而且不受地域限制,成為招聘時的一個獨特優勢。
“年假+混合辦公,也沒有問題。”劉連春說,希望員工能把它用好,用出創意,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易導致工作生活邊界模糊
在混合辦公日益流行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身“時間管理大師”,提升效率、靈活安排時間。但是,也有勞動者提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化,工作生活化”,容易導致工作和生活的邊界變得模糊。
“遠程辦公時,如果遇到公司開會,按時進入在線會議室就行,其余時間基本可以自己支配。”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小劉告訴記者,公司允許遠程辦公后,工作靈活性提高了很多,但是需要做好自我管理和規劃,安排好工作節奏,“否則很容易在截止期限快到時才趕工,就很被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玉分析,遠程工作因網絡技術的發展得以推廣,并因疫情防控等客觀條件而日益普及,豐富了勞動用工方式。原有的基于工作場所的管理模式變得更加彈性化、靈活化,向完成特定任務的模式轉變。
“由于勞動者脫離了工作場所,用人單位的管理方式發生改變,比如,場所內適用的時間表、勞動流程和管理規程等可能不再適用。”王天玉說。
“遠程辦公對需要團隊協作的項目不是很友好。”小劉說,他們會定期去公司溝通一些具體事宜,“在公司還是有集體感的,大家一起聊聊天,也能緩解一下工作壓力。”
上述報告中也顯示,“工作與生活缺乏界限”“影響團隊合作的工作效率”等因素成為求職者對遠程居家辦公的主要顧慮。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班小輝認為,混合辦公有助于實現員工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也面臨一些用工管理問題,尤其是混合辦公的實施條件、工作時間的認定、職業安全保障等方面。
混合辦公要科學設計制度方案
疫情期間,遠程居家辦公增多,曾出現過居家辦公期間發生人身傷害能否認定工傷、8小時工作變“24小時在線”、加班費難以認定等多種勞動爭議。
“運行好混合辦公,公司首先要有一個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作為支撐。”王天玉分析認為,在制度設計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合理的工作量、工作時間和加班時間的計算、工作環境的安全保障等,同時要考慮員工脫離工作場所后的心理健康,增加對員工的關愛度。
實施混合辦公,也要注意兼顧自愿與平等。班小輝提醒,企業改變員工的工作方式,屬于勞動合同變更,雙方應當協商一致。同時,企業應明確實施標準,比如哪些崗位、哪些工作任務可以實施混合辦公,避免對員工造成區別對待。此外,企業應當建立與之配套的線上考勤制度,合理設置工作量,避免“靈活工作方式”演變成為“隱形加班”。
“混合辦公也倒逼公司管理水平的升級。”劉連春說,從原來需要看到人、嚴控細節的傳統管理方式,升級到以結果為導向、以數據為抓手的授權型管理方式,管理者應扮演好一個導師的角色。
“對新的探索要給予足夠的包容。”王天玉說,對于這樣一個在技術推動之下形成的新的勞動形態和組織方式,要進一步觀察,科學評估其效果。比如,在運行過程中進行評估,總結出遠程辦公合理的制度安排,并及時進行更新完善,“反復調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模板。”
鑒于混合辦公地點的多樣性,班小輝指出,員工脫離了企業所控制的辦公場所環境,企業應做好職業安全風險提示,指導員工在發生工傷事故傷害時,保存好證據,為日后進行工傷認定提供支持。
此外,王天玉提出,工會也可以參與到混合辦公的管理方式和任務量設計中,做好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利益平衡,促進這種工作方式平穩健康發展。(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