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大陆普通话自拍,久热香蕉在线视频免费自,亚洲se在线播放,国产片香蕉国产成人免费看

陜西工人報官方網站 | 陜工網首頁 手機站 今天是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陜工網(029-87344649)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圖片 > 趣味·萬象 二十四節氣|芒種:一邊收麥一邊種稻,這是農家最忙碌的節氣
2022-06-06 09:31:42來源:澎湃新聞
分享到:
6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進入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節如其名,芒種是一個非常“忙”的節氣。“芒種就是有芒類作物的收割季,這里的有芒類作物指黃河流域的麥類作物。芒種時節,既要收割夏小麥,又要種植水稻,一邊收割,一邊種植,所以很‘忙’。”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民俗與非遺研究室主任畢旭玲說。
也是在這一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也開始進入潮濕多雨的黃梅時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黃梅之后,一年中最為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芒種時節,貴州農民趕著牛在田間犁田。 視覺中國 圖

芒種時節,貴州農民趕著牛在田間犁田。 視覺中國 圖

一邊收獲,一邊耕耘
芒種時節,太陽持續北移接近北回歸線,是一年中光照時間最長的時段,氣溫飆升,而海洋暖濕氣流帶來大量降雨,深入北半球內陸,提供了夏季作物需要的大量熱量和水。此一階段,晴朗的時候,高溫烈陽,下雨的時候,磅礴大雨。
在這段時間,農人要趁著晴天打麥,因為麥子不收,極有可能在雨水的浸泡下發芽不能食用。而多雨的時段,正適合水稻生長,如果不及時分秧插秧,就將錯過稻苗最好生長期,秋天的豐收無望。這也是芒種如此忙碌的原因。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小滿趕天,芒種趕刻”,“爭時”是這個忙碌的時節最好的寫照。芒種時節,工作人員駕駛聯合收割機在河北的麥田里收割小麥。視覺中國 圖

芒種時節,工作人員駕駛聯合收割機在河北的麥田里收割小麥。視覺中國 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及芒種時寫道:“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的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在北方大部分地區,芒種也是晚谷、黍、稷等農作物播種的繁忙季節。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由此而來。芒種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處于“夏收、夏種、夏長”的“三夏”大忙。
白居易的《觀刈麥》刻畫的正是芒種時節的情景:“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陸游的《時雨》則詩意化地描寫了江南芒種的場景:“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雖然芒種是最忙碌的時節,卻也是美麗的豐收的季節,因而被文人雅士不斷歌頌。小麥收獲了,顆粒歸倉,水稻及時插秧,打好了秋收的基礎,青黃不接的時節終于過去,農家過上了“家家麥飯美”的豐足時節。
黃梅時節家家雨
芒種前后,由江南至江淮,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進入通常歷時近一個月之久的梅雨季節,小暑之后才陸續出梅。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梅雨這一稱謂,借用了梅子成熟這一物候,為大眾所熟悉。東漢時《四民月令》的占候歌謠中便已有“黃梅雨”的說法。“梅雨”一詞,已是一個2000歲的詞語,并超越國界,作為相關區域相似天氣的通用詞語。“梅”又與“霉”諧音,在漫長的一個月雨季里,也是霉菌容易滋生的季節。
“芒種節氣正逢江南梅雨季,梅子是最佳代言人,‘青梅煮酒’,也是芒種風雅的習俗。” 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民俗學博士方云重點談了黃梅時節的“梅子”。
“青梅,是梅樹結的果實。中國觀賞梅花的歷史要遠遠晚于食用梅子。古時候,梅子主要作為調味品而被人認識,因其酸味濃郁,便以酸梅代醋,在重要、盛大的宴請場合里,往往不能缺少它的身影。”
《禮記•內則》記:“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蔥,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酰,獸用梅。”  貴族宴食“獸用梅”,就是在烹制和食用獸肉時用梅子作調味,才能成為佳肴。
《尚書•說命》中也記載了殷商高宗武丁對宰相傅說說的一句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和羹之和,比喻調和百味,鹽味咸,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也象征著朋友之間彼此在事業上互相信任,共同擔當。
唐朝時期,許多地方已經把“梅煎”,也就是梅制的蜜餞,作為貢品向君主進獻。我們最熟悉的“話梅”,也是在宋朝,隨著小說話本文學題材的盛行而誕生的。據傳當時說書先生說話本的時間長了,口干舌燥,便含一顆鹽漬梅子在口中,滿口生津,就可以繼續說下去。杭州社區志愿者自制酸梅湯,為防疫工作者解暑送清涼。 人民視覺 圖

杭州社區志愿者自制酸梅湯,為防疫工作者解暑送清涼。 人民視覺 圖

到了仲夏,最能去暑解渴的是“酸梅湯”,這種冷飲在中國已經有3000年的歷史。《周禮》中有“六飲”,其中的 “醷”,也就是梅漿,是以梅汁制成的飲料。到北宋時,酸梅湯在街頭出售,很是常見。
“日食一梅保平安”,“梅子除三毒” ,說的都是青梅有止渴、止咳、止瀉、止血、止痛等保健功效。
方云覺得,如今城市化發展迅速,很多人和二十四節氣反映的農事生活已經相距甚遠,但是從吃梅子、喝梅酒、飲酸梅湯中,也可以感受“芒種”“梅雨”帶來的自然物候變化,這也是了解和傳承二十四節氣的一種方式,“比如植物的萌芽、開花、結果和落葉,動物的蟄眠、蘇醒、繁育和遷徙,在自然規律的調節下自然而然地發生,這便是自然物候。我們的節氣生活,當代生活中,如果離農耕生產有疏離,可以把與自然的接觸作為現代城市生活繼續傳承的一個切入點。”
芒種時節“祭祀花神”
芒種時期,除了規模龐大的端午節,還有一個已經消逝的節俗,就是祭祀花神。我國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即將進入炎夏,百花開始凋零,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擺設多種禮物為花神餞行,也有的人用絲綢懸掛花枝,以示送別,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花神能夠再次降臨人間。南朝梁代崔靈思《三禮義宗》說:“五月芒種為節者,言時可以種有芒之谷,故以芒種為名,芒種節舉行祭餞花神之會。”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