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咸陽市渭城區北杜西村的千佛鐵塔,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歷經時代變更,風雨滄桑。
當地的民謠唱得好:“鐵塔寺,九層子,二十四個窟窿子,東西南北八棱子,七十二個風鈴子。”這就為我們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鐵塔復雜而獨特的外觀。
千佛鐵塔為八角方形,九級樓閣式鐵磚結構,高21.5米,塔身外圍由厚約3厘米的純鐵鑄成,內壁磚砌,塔內有磚臺階旋轉而上可登塔頂。塔基磚砌,每面磚墻平砌青磚33層,寬2.5米,邊角磚面裝飾寬葉花紋,南北各有券洞。塔基正南券洞上方有鐵制匾額,上面有銘文三行,中間為“千佛塔”三個大字,落款為“大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歲次庚戌吉日立”。塔身第一層正南、北、東、西各有一券門,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面各鑄天王立像一尊。塔檐下鑄有斗拱、平枋、蔓草圖案等。各層塔檐下均飾仿木結構的斗拱、昂等。塔剎為寶瓶型,因嘉慶二十五年(1820)關中大地震而向南傾斜。塔壁外貼有數以千計大小佛像,間鑄以奇花異草,珍禽怪獸。塔原建在福昌寺內,塔前左右各有大殿,殿內供奉大同佛各一尊,塔后有排列整齊的石塔林,高約3米。后寺廟及塔林皆毀,僅存鐵塔。“文革”期間,塔身鐵壁及天王像局部遭到破壞。后在此設北杜衛生院,1989年衛生院搬遷。
明萬歷年間,北杜村有一個在朝廷南書房行走的太監杜茂,感念杜公昌修建福昌寺的功德,于萬歷十八年(1590)籌備捐資修建千佛鐵塔。萬歷三十三年(1605)始建,歷時五年竣工,塔身為鐵質,因每層外壁鑄造多尊鐵佛,故稱千佛塔。因建在北杜村,又稱北杜鐵塔。據村里老人傳說,當年修塔之時,塔頂的鐵葫蘆太重,怎么也弄不上去,眾人無計可施之際,來了一位老和尚,眾人求他出主意。老和尚說:“我是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還能有啥主意?”隨即揚長而去。村里許多人罵他不尊佛陀,不幫助大家解決問題。一位工匠猛然醒悟,回過神來說:“土埋到脖子上,那我們就用土把塔圍起來,直到安裝葫蘆的地方,順坡把葫蘆拉上去不就安好了嗎?”眾人聽后恍然大悟,原來老和尚給我們已經出了一個好主意。于是,便照此法進行,終于安好塔頂尖葫蘆。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1556年1月23日24時),關中發生大地震,塔頂的葫蘆被震歪了,前幾年文物管理部門整修安裝石圍欄時,才把塔頂扶到了原來位置。
關于北杜鐵塔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女媧從南海趕往北方,走到咸陽原一帶,被肖河擋住了去路,她憤然下河趕路,行至河中間,被一股惡浪吞噬,她的衣裳也被河水弄濕了一大片,待她俯身查看時,聽到河邊不遠處有人大聲嚎啕,便走上前去,原來是一對年輕夫婦,正面向肖河跪著,傷心流淚,邊哭邊說:“世間若是惡魔當道,百姓便有遭受不完的災難。如今黑龍霸占肖河,還要在河底修一座宮殿。每年抓來年輕男女,強逼修筑宮殿,并在人骨上雕花,來裝飾宮殿墻壁和走廊,那龍椅、龍頭拐杖等都是人骨雕成。我們現在雖然逃了出來,卻不知如何是好?”年輕夫婦還告訴女媧,黑龍每年都要搶他們的糧食、豬羊等,肖河兩岸的老百姓已經是苦不堪言,真是沒辦法活下去了。
女媧聽后大怒,脫下一只鞋子,從鞋底捏出一撮土,順著肖河道飛撒出去。頃刻間,只聽轟轟隆隆一聲巨響,河里濺起翻天巨浪。頓時,河床抬高,河水斷流,黑龍被壓在河床底下。后來,那對年輕夫婦害怕黑龍再出來鬧事,決定修座鐵塔鎮住黑龍。于是北杜鎮遍地燃起了煉鐵爐,火光映照天空。但是,澆筑的鐵水就是粘不到一起。鐵匠們急得滿頭大汗,便求神問卜。那對年輕夫婦一夜之間也變成了白發老人。一天夜里,他們倆同時做了一個夢,夢見女媧手抓黃土填肖河,漸漸的,土堆聚集起來,變成一座土塔。醒來后,他們立即進朝廷找到杜茂商量。果然,他們用土做模槽,一爐一爐鐵水澆進去粘接嚴密,整個佛塔渾然一體,一千個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佛像面眉目含情栩栩如生,無不體現出了“佛法無邊”的無窮內涵。最后,他們還在塔頂壓制出一個塔剎來,寓意要那作惡多端的黑龍永世不得超生。
女媧填肖河之后,肖河不再泛濫。北杜鐵塔壓住黑龍,黑龍再也沒有出來作祟,從此,北杜人民過上了安寧祥和的日子。
雖為美麗傳說,但是它也從另一方面充分表現了古代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祈福,也充分證明了我國的冶鐵技術在明朝時期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以及當時勞動人民樸實無華的智慧與不畏強權的勇氣。
1956年8月,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千佛鐵塔為第一批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渭城區人民政府設立北杜鐵塔文管所;2013年3月,國務院又公布其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至今日,千佛鐵塔悠久的歷史以及動人的傳說依然在廣袤的人世間廣為流傳。2011年7月,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成立,千佛鐵塔也隨之被劃入其管轄。在空港新城的千佛鐵塔,必將帶著它光輝的印記及其厚澤的福祉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 □杜崇信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