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女職工處于孕期、產期、哺乳期“三期”的,其權益應依法受到特殊保護。那么,當企業宣布破產,女職工又恰好在“三期”內,權益還能不能得到保護?日前,秦皇島開發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一起勞動糾紛的裁決給出了答案:用人單位承擔相關待遇應順延至“三期”期滿。
糾紛中的勞動者叫林楓,1995年2月到該市開發區某酒店工作。2008年12月3日,林楓懷孕7個多月時,用人單位與她解除了勞動關系,理由是酒店進入破產程序,無法再提供工作崗位。林楓表示,單位的處境可以理解,但自己在懷孕期間,無法重新找工作,生育之后,在哺乳期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失去經濟來源,也是自己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在交涉不成的情況下,她就此向勞動仲裁委申訴,要求得到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雙倍賠償金、生育費用、哺乳期的補償金、產假工資以及社會保險等。
仲裁庭在開庭審理時,用人單位稱,酒店因申請破產,已和全體員工解除了勞動合同,并不是針對個別“三期”人員的特殊政策。強調這不是單位主觀原因導致,而是執行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導致無法繼續履行,用人單位不應承擔補償和賠償責任。
仲裁庭認為,按照我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以及《河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在女職工懷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女職工在“三期”內,即使勞動合同到期,也應順延到“三期”期滿。
鑒于該用人單位確實進入破產程序,不具備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基本條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仲裁庭在調解未成的情況下,裁決用人單位支付林楓135天產假生育津貼、7個半月哺乳期待遇、生育費用,并承擔至林楓哺乳期結束應繳納的社會保險以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等共計45429萬元。
(王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