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大陆普通话自拍,久热香蕉在线视频免费自,亚洲se在线播放,国产片香蕉国产成人免费看

陜西工人報官方網站 | 陜工網首頁 手機站 今天是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陜工網(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權益 > 法律法規 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存在四大問題
2010-03-29 01:32:09來源:
分享到:
  字體:【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勞動爭議案件的高增長態勢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員的關注。
    在2008年5月1日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施行后不久,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勞動關系矛盾頻發,勞動爭議持續增長,職工權益受侵犯問題突出,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機制遇到了嚴峻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仲裁前置,途徑單一。大量仲裁案件積壓甚至排期數月不得處理,當事人權益難維護,辦案質量難保障。
    二是裁審關系,銜接不暢; “一裁終局”,沖突不斷。審勞動爭議案適用普通民訴程序,周期長等問題難解決。
    三是三方機制,作用局限。重大勞動爭議問題難以有效共商決策,及時研究解決。
    四是勞動監察,執法乏力。大量因違法侵權引發的勞動爭議得不到有效遏制,職工合法權益難保障。
    勞動監察執法乏力成為勞動爭議難以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
    思考一:勞動爭議處理仲裁前置,分流不暢,是導致當前仲裁案件嚴重積壓最主要的體制性因素。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立法過程中,各界針對 “一裁兩審”體制弊端,呼吁建立案件合理分流、或裁或審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建議未被采納,使得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性問題未能從法律層面得到解決。面對當前集中高發的勞動爭議態勢,仲裁壓力越來越大,案件嚴重積壓,局面十分尷尬,體制弊端暴露無遺。
    思考二:裁審關系不暢,資源重復浪費,其根源既在體制,也在機制。先裁后審的體制,使仲裁裁決不具終局效力,案件進入訴訟必重新審理,資源浪費不可避免;加之仲裁和法院在法律適用上的不同步,極易造成裁審結果大相徑庭。
    “一裁終局”制度,意在通過一次裁決快速解決小額勞動爭議,減少審理環節,節約司法資源。但制度設計的缺陷,使環節沒減少,反而更復雜。不服終局裁決的案件,需要兩級法院分別
    適用不同程序進行審理,實踐中沖突不斷。
    適用普通民事訴訟程序審理勞動爭議案件,
    程序多,周期長,效率低,當事人權益難保
    障的問題,早在制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
    法》時就為業內人士和社會各界強烈呼吁解
    決,但該法和民事訴訟法修訂時均未涉及。
    勞動爭議案件區別于普通民事爭議案件,現
    行民事訴訟制度越來越不適應勞動爭議案件
    審理需要,亟待加以改變。
    思考三:工作局限,制度虛化,是勞動
    關系三方協調機制難以在研究解決重大勞動
    爭議問題上形成合力,有效發揮作用的主要
    因素。
    三方機制是協調勞動關系的一項法律制
    度,是政府、工會和企業代表組織共商合
    議、解決重大勞動關系和勞動爭議問題的制
    度性平臺。 《工會法》和 《勞動爭議調解仲
    裁法》對此都有明確規定。但實踐中,三方
    協調機制工作比較局限,制度比較虛化,目
    標和任務與其基本定位和應當承載的內容有
    較大差距。一些三方協調會議只是定期開開
    例會,聯合搞搞表彰,真正需要研究解決的
    重大勞動關系和勞動爭議問題,卻難以列入
    議事日程,發揮三方合力。
    思考四: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乏力,是違
    法侵權行為引發的勞動爭議難以有效遏制的
    重要原因。勞動爭議包括權利爭議和利益爭
    議。權利爭議因勞動違法行為引發,應由勞
    動保障監察部門依法行使監察權,糾正違法
    行為,懲罰違法者,保護當事人權益,快速
    解決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
    此有明確規定。
    我國絕大多數勞動爭議因用人單位侵犯
    勞動者法定權益而引發,如拖欠工資、不繳
    納社會保險費等。凡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到位
    的,勞動者權益就能及時得到保護,由此引
    發的勞動爭議就大量減少。凡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消極乏力,將勞動者投訴拒之門外,或受理后不執法、不作為的,勞動侵權行為就難以有效遏制,由此引發的勞動爭議就無法及時處理,勞動者權益就難以保障。 (王敏)



責任編輯:sxworker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

新聞推薦

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陜公網安備61010402000820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