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為”之態 登“有位”之臺
——陜西產業工人地位提升綜述
“能坐到國內最高等學府的教室里面學習,非常榮幸。”日前,220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國工匠培育對象來到清華大學,參加為期一年的大國工匠人才培訓營。特殊的學習體驗,讓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鉗工特級技師楊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油氣工藝研究院首席技師楊義興、寶雞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性能試驗室高級技師田浩榮激動不已。
產業工人“上清華”,向社會傳遞出重視技能人才的導向和風氣。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提升產業工人政治地位和社會保障提供了全面系統的指導。
直面產改這一時代課題,陜西工會破解發展瓶頸,完善制度、打通堵點,暢通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落實,使三秦大地產業工人有地位、得實惠、有奔頭、受尊重。
提高政治地位,讓產業工人當好“主人翁”
航天科技集團四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藥面整形組組長徐立平,30多年來專注一事,用特制刀具為火箭固體燃料藥面進行“微整形”,以匠心成就非凡。如今他不僅是黨的二十大代表,還是全國人大代表、大國工匠、陜西省總工會副主席(兼)。
為新業態“打工人”紓困解難;儲備一支特殊、小眾工種高技能人才隊伍……連年來,徐立平不僅在航天事業發光發熱,還不斷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建言獻策。
陜西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主人翁地位,在代表提名、管理崗位晉升、干部選配等方面,加大對產業工人的傾斜力度。嚴格落實中央關于優化代表結構、提高一線工人代表比例的要求,省委組織部印發相關意見,提升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和工會組織建設質量,且在市縣鄉黨代會中,確保工人代表占比不低于上一屆。
眾多產業工人代表如徐立平、田浩榮、付浩、董宏濤等,承載著全省產業工人的期盼與重托,積極參與到社會治理之中,察國計民生大勢、謀改革發展良策。
數據見證著陜西產業工人在政治舞臺上日益凸顯的地位。據統計,陜西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工人6名,占代表總數的13.6%;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中工人35名,占代表總數的5.1%。陜西省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基層一線工人8名,占代表總數的12.3%。十四屆省人大代表中基層一線工人32名,占代表總數的5.65%。陜西省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中一線職工代表120名,占代表總數的18.13%;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116名,占代表總數的17.52%;先進模范人物代表160名,占代表總數的24.17%,與陜西省工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相比,多類代表均有所增加。
提升經濟地位,讓產業工人有更多獲得感
西北工業集團研究院試制分廠鉗工張新停承擔了我國高科技裝備保障任務的高精度工裝量具科研試制和生產制造任務,他帶領團隊研發制作出1.5萬余件精巧細致的測量工具,完成工藝重點攻關項目100余項,創造直接價值2000余萬元,先后獲評中國兵器首席技師、全國勞動模范、黨的二十大代表。
得益于西北工業集團對人才的鼓勵政策,技工學校畢業的他已成了拿年薪的工人,其績效年薪根據責任書考核兌現,上不封頂。在他看來,即使當工人也一樣有奔頭、有干頭。
如今,西北工業集團已有20名科技人員和8名勞模工匠實行年薪制。眾多像張新停一樣的技能大師正迎來新機遇。
擁有9.5萬名產業工人的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了打破技能人才成長的“天花板”,申請了省內首批特級技師評價試點單位,在原有體系的高級技師之上新增設特級技師,加上由省人社廳評定的首席技師,“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在該集團落地。8個崗位職級對應專業技術序列和管理序列相應崗位職級,被聘為首席技師的職工享受所屬企業班子副職待遇。
陜西積極推行“新八級工”制度,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晉升空間和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同時,積極構建技能人才發展“生態鏈”,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政策體系,完善技能等級評價政策,建立科學評價制度,拓寬成長通道。引導企業構建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薪酬分配制度,鼓勵企業給予技師等比照專業技術人員相應待遇,對領軍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或給予分紅、股權期權激勵,特崗特酬也得以推行。
省人社廳印發貫徹落實《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精神的通知,不斷提高技術工人政治、經濟、社會待遇。省國資委持續指導企業落實《深化省屬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實行薪酬與技能、技術等級掛鉤機制,工資向一線產業工人傾斜。省總工會《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實施辦法(試行)》累計兌現966萬元獎勵補貼資金。
以待遇提升為引擎,激發技能人才創新動力,讓陜西廣大產業工人真切“得實惠”,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大步邁進。
提升社會地位,讓產業工人更受尊重
時代賦予產業工人以重任,也將賦予產業工人以榮光。
近年來,陜西工會對勞模工匠等產業工人的尊崇與優待日益彰顯。
各地相繼打造勞模工匠主題公園,地鐵與公交站臺的巨幅海報上,勞模工匠神情專注、身影堅毅、事跡如詩,激勵眾人前行。
回首往昔,諸多榮耀表達了對勞模工匠及產業工人的敬重。
201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陜西3名勞模家屬登上國慶花車,13名勞模受邀于天安門廣場觀禮;2021年慶祝建黨100周年,13名勞模工匠及家屬代表受邀到天安門廣場觀禮。自2018年起,省總工會積極作為,組織勞模工匠50多批1000余人次參與重大活動。學歷提升方面,省總工會攜手西安交通大學開辦“陜西省勞模工匠學歷提升班”,至今已有27人專升本順利畢業,15人喜獲學士學位。
在創新實踐上,陜西工會在全國首創“勞模證”,7500名省部級以上勞模獲此證。在西安、銅川、延安等地,勞模憑此證可在機場、車站優先購票、進站,免費搭乘公交、購買電影票、美容美發亦享折扣。6500個“勞模之家”光榮牌掛在了勞模工匠家門上。給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的職工發放“勞動證書”;省委人才領導小組辦公室為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發放“三秦優才卡”,享受國內42個主要城市機場“一站式”登機、醫療衛生“綠色通道”、全省A級旅游景區免票等十大方面優待服務。
省委辦公廳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計劃實施辦法》,“三秦工匠”項目升級為“卓越技術技能人才”項目,支持經費從5萬元躍升至10萬元,已有40名高技能人才成功入選。
作為制造業大省和軍工企業聚集地,打造一支技藝精湛、精益求精的產業工人隊伍,政策支持功不可沒,一份份文件的逐漸落地,尊重勞動者、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圍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風。
歷經數載砥礪深耕,陜西各級工會矢志不渝,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征途中闊步前行。三秦職工創新、創造、創業動力澎湃,在時代浪潮之中,他們以實際行動力促新質生產力加速騰飛。(本報全媒體記者 鮮康)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