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握銼柄,左手壓在銼刀前端,嗤嗤……銼削工具發出清脆的響聲。5月25日,記者來到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車架廠,對楊萬昌勞模創新工作室進行采訪,只見工作室成員正嫻熟操作著銼具。
51歲的楊萬昌現為車架廠模修鉗工高級技師,也是楊萬昌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他1989年參加工作以來,干過零件鉗工、裝配鉗工、機修鉗工和模具鉗工等工種,由一名普通的工人一步步成長為技能工匠。
“我們工作室的宗旨就是要營造全員創新的氛圍,搭建全員銳意創新、展示才能的平臺,在傳幫帶中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專業人才,將工匠精神根植于每位學員內心。”談到工作室文化時,楊萬昌說。
不管什么樣的創新,都要簡單明了
“不管什么樣的創新,都要簡單明了,必須講究實用性,必須安全、高效、節約成本。”作為負責人,楊萬昌堅持一線實操教學,親自帶項目研究課題、攻克難關。
工作室成員鄭麥忙告訴記者,針對幾個數控設備模具問題造成沖頭消耗量大的情況,楊師傅先后查閱大量資料,學習先進知識,自主創新設計模具結構,并現場對設備模具進行組裝、調試,從根本上解決了制造缺陷“老大難”問題。以前,某型橫梁壓型模具平均加工2066件就出現故障,他現場分析、查找原因,隨后大膽對氮氣缸工作行程進行調整,增加緊固點,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故障出現頻次降低至1次/3757件,這個項目也榮獲西安市第三十三屆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表會一等獎。
精心傳幫帶提升員工技能
近年來,隨著企業轉型跨越式發展,生產車間裝備了大量精密設備,大批年輕員工進入到維修隊伍。針對目前鉗工普遍年輕,實操技能和工作經驗不足的現狀,楊萬昌經常鼓勵大家遇到問題多分析、多討論,“要苦干加巧干”。
從2013年起,楊萬昌就主動牽頭編寫《車架廠鉗工技能培訓大綱》,成立鉗工技能培訓基地,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每天下午時間為學員進行授課。他把自己積累的三十多年工作經驗與大家分享。工作室成員王強說:“我到工作室以來很安心,很能鍛煉我的耐心。”
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在創新技術攻關、員工技能培訓、創新團隊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僅2019年由創新工作室成員主持實施的創新改善就有29項,累計節約資金80萬元以上。工作室成員申報創新成果58項,全年完成實施55項。工作室先后榮獲“陜西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公司企業文化優秀案例”,楊萬昌也獲得了“陜西產業工匠人才”“陜西省杰出能工巧匠”等榮譽。 本報記者 趙院剛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