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人日報》8月1日報道,為確保民工的休息權,近日,杭州市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規定:今后各建筑工地的民工宿舍,每間居住人數不得超過12人,嚴禁再打通鋪等。
“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民工,早已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從工業、建筑業到服務業,城市的角角落落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每一分GDP增長中,都凝聚著民工的汗水。但是,他們生活工作幾乎時時處處與普通市民不同,經濟方面,公共的養老、醫療、教育與他們幾乎無緣;職業定位方面,民工只能從事市民不愿干的骯臟、危險、急需工作;即便是城里人看來最為平常的休息權利對他們而言也顯得那么奢侈。山東省對勞動用工情況檢查中就發現,某紡織企業集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竟有1.4萬職工辭工走人,約占企業總人數的兩成,絕大多數民工辭職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工資低,而是休息權得不到保證,生活環境惡劣。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建筑行業中大約每天的工作時間是10-12個小時,睡通鋪、打地鋪現象并不鮮見,文化娛樂設施幾乎沒有。可以說,當前廣大民工休息權缺失已成為社會常態。
杭州專門為保障建筑業民工休息定下規矩,雖然僅僅是面向建筑業的民工,但抓工作關鍵在于抓重點,于細微處見精神,這個規矩細到每張床的尺寸,每間宿舍的大小,并要求必須設置文體活動室,“保證民工有電視、有報刊可看”,還提出如果違反規定侵害民工休息權,將拿不到施工許可證。通過這種強制性手段維護民工的休息權,無疑體現了政府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尊重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是對民工作為現代國家公民所享受的最基本的公民權的落實。當然,在為杭州這種做法鼓與呼的同時,筆者和民工更希望看到的是能有更多的地方尊重民工休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