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動機
“德爾塔奧密克戎共循環”“一景區6名陽康游客心衰死亡”“北京自來水陽了”“由于疫情原因快遞業1月8日停業”……一段時間以來,涉疫網絡謠言四起,歪曲國家防疫政策,消解群眾抗疫信心,嚴重危害社會穩定,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近日,中央網信辦通報涉疫謠言典型案例,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堅決打擊造謠傳謠行為,從嚴查處發布謠言的賬號主體,同時歡迎有關部門和網民積極參與舉報,提供有關線索,合力鏟除網絡謠言生存土壤。
涉疫謠言為什么屢禁不絕,一些謠言為何辟謠后又卷土重來,如何開展有效整治凈化網絡空間?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采訪。
□ 本報記者 張守坤 文麗娟
“陽康,不等于健康了,昨天老君頂滑雪的死好幾個,都是陽康的,一劇烈運動突然心衰了。”近日,網傳“秦皇島老君頂景區的‘陽康’游客心衰死亡6人”的信息引發關注。后經調查,該消息為虛假信息。目前,造謠女子馬某已被警方行政拘留。
從“今晚全城大消殺”到“自來水加大氯氣注入”,從“核酸采樣有毒”到“口罩原料會導致肺結節”,從“一陽性男子被吊車轉移”到“某地用集裝箱運轉陽性患者”,從“自來水陽了會傳播病毒”到“可以挑個溫和毒株感染產生抗體”……
《法治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每過一段時間,網上流傳的各種涉疫謠言都會“更新換代”,他們有的是故意歪解、虛構防疫政策,有的是打著科學的幌子進行偽科普。因為和疫情相關,這些謠言很容易迅速吸引眼球,獲得大量關注和轉發,導致不少人因此產生疑惑、焦慮、恐慌等情緒,甚至干擾了正常的疫情防控工作。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整治網絡謠言、凈化網絡空間,必須進一步壓實平臺責任,完善信息審查和研判機制,源頭控制涉疫謠言發布;要依法嚴懲造謠者,造成嚴重后果的,予以刑事打擊。
網絡涉疫謠言不斷
造謠者靠引流賺錢
今年元旦,一早打開社交軟件的江蘇省連云港市市民尹康發現,自家社交群和朋友圈中又出現了好幾個已經連續被辟謠的謠言。
假期結束上班時,還有同事拿著一瓶二鍋頭“神秘兮兮”地對尹康說,高度酒可以預防新冠感染,你要不要來點。更讓尹康煩心的是,原本肝肺不好已戒煙戒酒的爺爺看到這些消息后,立馬向家人鬧著要抽煙喝酒……
尹康說,像這樣的謠言雖然多,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可由于傳播速度太快、范圍太廣,還是有部分人,特別是不少老年人愿意相信。此外現在還有很多謠言都是披著科學的外衣,語氣言之鑿鑿,一般人很難分辨。
前不久,微信安全中心公布了2022年朋友圈流傳最廣的十大謠言,其中多條與疫情有關,比如“采樣棉簽”上有試劑有毒、疫情期間每天可領取補貼、千金藤泡水喝可預防新冠病毒等。對江蘇省南通市的潘瑩來說,這些謠言她再熟悉不過。
“這十大謠言,我家里長輩都往群里轉發過,這幾年我一直走在辟謠的路上,費盡口舌告訴家人這些都是假的,但謠言一直都有,尤其是有關疫情的,這個被辟謠了那個又來了,一些被辟謠的謠言過一段時間還會卷土重來,而且每個謠言不管多離譜家里人總有相信的。”潘瑩說。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XBB的消息甚囂塵上。最新消息顯示,上海已經監測到新毒株XBB.1.5傳入。目前,網絡上關于XBB.1.5的傳言很多,尤其是互聯網平臺流傳一張截屏稱,目前在我國流行的毒株都是XBB.1.5的弟弟,XBB.1.5主攻心腦血管,并會引發拉肚子,建議公眾準備蒙脫石散、諾氟沙星、補液鹽、益生菌等。上海辟謠平臺表示,該截屏夸大了XBB.1.5的致病性,而且不排除別有用心者借此推銷產品。已有多名醫生提醒,不要隨意服用截屏里所稱的蒙脫石散、諾氟沙星等藥物。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有關防治新冠感染的各類信息,總是會占據社交App、網站等網絡平臺醒目的位置,其中也包括不少新老謠言,而且涉疫謠言在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呈現不同分布特征,反映公眾情緒和需求的變化,可能讓大家對新冠感染產生錯誤認識,在預防、治療新冠過程中采用錯誤手段,進而影響到正常的疫情防控工作。
法治網輿情中心曾對高熱涉疫網絡謠言進行輿情分析,發現社交平臺成為涉疫謠言“培養皿”,多數涉疫謠言來源于社交平臺,主要通過聊天群、朋友圈、公眾號、視頻號等方式擴散,其中聊天群和朋友圈為傳播主陣地。這是因為“強關系”社交圈具有私密性、封閉性、集聚性等特質,熟人關系鏈傳播的私密性,使得信息生產、轉發的過程難以被追蹤,同時謠言可信度和轉發量大大增加,進而實現跨群、跨平臺傳播。此外,各類短視頻平臺成為網絡謠言新的“策源地”,短視頻擁有的在場感和真實性增加了謠言的說服力,常常誤導公眾信以為真。
一些發布者為何熱衷編造謠言?公安部網安局曾對此揭秘,造謠者發布的內容下方或留言評論區,都會有廣告插入。流量廣告主曝光和點擊量越多,收益就會越多。“可以說,你的每一次點擊,造謠者都能賺錢。”
尹康說,他的不少朋友和家人,都覺得隨手轉發這些信息可以提醒更多人,是一種正能量行為,即使是假的也不會給他人造成什么損失,結果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經成了讓謠言范圍擴大的傳播者。
假借官方名頭發出
平臺負有治理責任
近日,一條聲稱來自“常州紅十字會會長”的通知傳播很廣。該通知稱,將紅糖、生姜、大蔥白、大蒜等熬水喝,感染病毒的概率幾乎為零,山東省菏澤市的李磊也收到了家中老母親發來的“抗疫良方”。但李磊上網核查發現,該截圖早在2020年2月就已在網絡傳播,當時常州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就對外辟謠表示,該機構以及會長都沒有發布過以上信息。
“大多數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是謠言,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官方已經辟謠過,被證實就是謠言,很疑惑為什么很多謠言卻屢禁不止,而且明明已經辟謠過的謠言還是有人對此深信不疑。”李磊說。
潘瑩說,她看到很多謠言,都是假借官方機構的名頭發出的。“我之前經常收到通知核酸檢測、健康碼變紅等短信,上面寫著由疾控中心發送還留有電話,他們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很多人因此被騙,導致我現在只要看到涉疫短信都會懷疑其真實性。”
“謠言實在太多了,辟謠后可能會記住一段時間,但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大多數人可能一兩個月就會忘記,類似謠言再來時又難以分辨。”潘瑩說。
在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看來,涉疫謠言屢禁不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涉疫信息是公眾關注的焦點,這背后與個體對如何避免被感染、感染后如何處理等方面的關注有關;二是與部分地區涉疫信息的發布不充分、不及時和不全面有關,因為真實信息不能滿足或解決公眾關注,自然就會被一些虛假信息所吸引;三是涉疫謠言信息形式上具有證實、例證或難辨真偽的特征,使得相關信息很容易被誤信及進一步誤傳。
散布涉疫謠言,造謠者可能承擔何種責任?
北京京師(泉州)律師事務所律師艾泓強告訴記者,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將面臨拘留、罰款處罰。如果因散布謠言而侵犯了公民個人名譽權的,依據相關規定,侵權者將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此外,制造、傳播疫情謠言還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
去年11月底,中央網信辦就曾通報,針對近期疫情防控、突發案事件、社會民生等領域謠言問題,督促指導網站平臺加強監測查證,重點網站平臺共處置傳播網絡謠言賬號5400余個,第一時間溯源并關閉首發賬號。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網絡平臺對于涉疫信息的治理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俊慧認為,網絡平臺要對信息進行分類,明確哪些屬于單純的個體經驗分享,哪些屬于可能產生誤導的信息發布。對于用戶在平臺上發布的各類信息,應及時建立審核和研判機制,加強信息內容相似比例高的經驗分享類審核,避免造成虛假涉疫信息傳播,引發公眾恐慌。對于救助類信息發布,既要保障救助類信息可以正常發布,也要避免不法分子簡單抄襲套用他人求助信息進行發布,影響公眾判斷。
抖音平臺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近期,平臺在例行巡查中發現,有極少數用戶發布毫無醫學根據的內容,例如“新冠退燒偏方——黃豆煮水喝”“艾葉和艾條熏煙可以消滅新冠病毒”“發燒時千萬不能吃的食物,包括雞蛋、牛奶”等。上述內容先后被權威媒體和醫學專家辟謠。對此,平臺給予了持續打擊與處理。2022年11月至今,平臺共處理與疫情相關不實視頻33.26萬條,打標20余萬條存疑內容。
及時發布權威信息
依法打擊涉疫謠言
近日,上海辟謠平臺梳理了近期熱傳的謠言,按照“預防篇”“癥狀篇”“治療篇”“生活篇”4大主題分類,并同時附上醫學專家、權威機構的建議和意見,希望能為公眾呈現一份實用的“防治寶典”。
記者發現,用戶通過搜索“疫情”或者抖音主頁切換到“抗疫”專欄,就能進入抖音的防疫辟謠專區,查看相關知識;在百度以“新冠”“疫情”等關鍵詞進行搜索時,還會出現辟謠專區和全國防疫熱搜榜,給用戶更科學的指引。
打擊治理涉疫謠言,相關部門一直在行動。
通過網絡發布、傳播虛假涉疫信息,蓄意制造傳播涉疫謠言,嚴重影響了正常公共秩序,湖北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嚴肅追究發布者、轉發者、群主、管理員等人員的相關法律責任。
2022年10月8日,湖北省監利市市民黃某在多個社交群散布涉疫謠言,該市市民胡某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轉發到個人短視頻賬號再次擴散。兩人的行為引發當地居民恐慌,造成惡劣影響。監利市紅城派出所組織警力進行調查,迅速找到傳播者黃某和胡某,對其開展普法教育,二人對該謠言進行了澄清。最終,違法行為人黃某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胡某被依法處以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
去年11月,中共榆林市委網信辦、陜西榆林市公安局發布《關于依法打擊整治涉疫情網絡謠言的通告》,嚴禁編發不實信息,堅決抵制網絡謠言,各網站平臺、自媒體人、互聯網群組管理員要從嚴審核涉疫信息來源及內容,對通過網絡發布、傳播虛假信息,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網信、公安機關將依法依規予以打擊,對相關網站、平臺和互聯網賬號進行依法處置,并依法追究發布者等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近日,江西省九江市官方發布通告,涉疫相關信息以全市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官方發布信息為準,對未經官方證實的涉疫信息做到不發布、不傳播、不評論、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已發布的應立即予以刪除,主動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無法刪除的要及時辟謠,主動向公眾說明情況。
在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看來,目前,我國已經構筑了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為主的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的法律體系,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電子商務法、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為主的網絡謠言治理的法律體系,并持續開展了“清朗·打擊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等專項行動,督導網站平臺切實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及時處置相關違法違規信息和賬號,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如何才能夠讓涉疫謠言不再“露頭”?
李俊慧說,對涉疫虛假或謠言信息的精準打擊和治理,需要具備真實、科學信息發布主體或監管部門與平臺加強聯動,具有信息甄別能力和條件的主體參與到各類平臺信息發布的審核中,從源頭控制謠言信息發布。此外,要加強對用戶發布信息的大數據分析,提煉用戶關注焦點,及時發布權威信息予以回應,解除或降低公眾擔憂。對于涉嫌故意制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
胡鋼建議,完善傳染病疫情預警制度和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由中國疾控中心定期公布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信息,縣級以上疾控機構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法定傳染病疫情信息。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公布本行政區域內疫情信息;傳染病出現跨省暴發、流行時,由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公布。同時,提升網站平臺涉疫網絡謠言精準治理能力,互聯網行業協會可構建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機制,對于屢次惡意發布謠言者,可進行信息限時發布或者禁止發布的懲戒。
漫畫/李曉軍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